Saturday, February 28, 2015

古文明岂止四大 中华年哪有五千【原创】

古文明岂止四大 中华年哪有五千【原创】
18988月,戊戌变法失败,梁启超(18731929)受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庇护,逃往东京。一年后,在伊藤博文资助下,梁启超化名柏原文太郎(Kashiwabara Buntaro)逃到美国夏威夷州首府—檀香山,那天是1899年除夕。
1900130日午夜,梁启超心潮起伏,作了一首长诗《二十世纪太平洋歌》,其中说,“初为据乱次小康,四土先达爰滥觞:支那印度邈以隔,埃及安息邻相望”。他自己注释:“1.侯官严氏考定小亚细亚即汉之安息,今从之。”“2.地球上古文明祖国有四:中国、印度、埃及、小亚细亚是也”。“四大文明古国”由此而来。
不过,到老哥我上初中那会儿,四大文明古国是:中国、印度、埃及、巴比伦。
小亚细亚是日本叫法,翻译自英语“Asia Minor”。那是一块高地,被夹在黑海和地中海间,如今根据当地叫法翻译成“安那托利亚”,属于土耳其。安那托利亚地形褶皱、粗糙,气候半干旱,古时人烟稀少,也就是个东西方文明交汇处,算不上古文明发祥地。在安那托利亚东南方,有个“美索不达米亚”被史学界公认为古文明发祥地之一。这是位于底格里斯河与幼发拉底河中下游间的一片平原,现在伊拉克境内。古代巴比伦曾在此地建立王朝。
四大文明古国以中国为首,这说法在中国颇受青睐。出了中国,就不是那么回事儿了。
首先,“文明古国”称谓就不妥,那几处地方产生古文明时都还没形成国家。英文称“Cradle of Ancient Civilization,就是“古文明摇篮”或“古文明发祥地”。
再者,人类古文明发祥地也不止四个。主流说法是五个:美索不达米亚、古埃及、古印度、古希腊、古中华。美索不达米亚是希腊语译音,意思就是“两河之间的地域”。由此,又有一种同义表达:两河文明、尼罗河文明、印度河文明、爱琴海文明、黄河文明(或商文明)。省得“美”而不解其意,“古”今界限不清。
有学者认为还应包括玛雅和印加。玛雅文字出现在300 BC,印加根本就没有文字。玛雅王国在中美洲(今墨西哥境内),印加帝国在南美洲(今秘鲁境内),与欧亚文明隔着大洋,与人类现代文明没甚干系。我看还是等未来哪天能攒足过硬资料再说吧!
中华排在五大古文明发源地末尾并非洋人欺负咱们。以文字出现作为人类文明的主要标志,有下述排列:苏美尔楔形文字(4000 BC);古埃及象形文字(3150 BC);古印度河文字(2600 BC);古希腊线性文字(2000 BC);中华甲骨文(1300 BC)。苏美尔人生活在美索不达米亚,楔形文字也是一种象形方块字,“写”在泥板上,有2000多单字,早已全部解读。中华甲骨文有4500多单字,至今只解读了1/3,不知现今学者里还有几人在甘坐冷板凳解读那2/3
按甲骨文出现计算,中华文明只有3300余年。按历史计算,至今(2015年)顶多4085年,这还是从夏禹算起。夏商周断代工程(1996516日启动,2000915日验收)推测夏禹初年约为2070 BC。古籍记载夏禹始见于《尚书.夏书》。《尚书》陆续写于东周时期,也就是夏禹后约1300-1800年间。从夏禹到夏桀至今未被考古证实,仍属于上古传说。中华古代史起点还是商汤,早先断代到1700 BC,如今结论为1600 BC,往回缩了100年。所以,说中华历史至今3615年比较可靠。要说中华“信史”的起点,仍旧是841 BC(西周共和元年)。
也许有人问:那些考古发现动辄六七千年,甚至上万年,难道不算古文明?据我所知,那属于史前文化。考古发现而无古代典籍可考者以发掘地+文化命名,如:“仰韶文化”、“三星堆文化”等。
那么“中华五千年”从何而来?有当代中国历史学家认为:始于意大利传教士卫匡国(Martin Martini1614-1661)。老卫1643年(明万历41年)来华传教,直到去世。他写过《中国上古史》(Sinicae Historiae decas Prima)一书,从盘古开天地写到西汉哀帝元寿二年(公元元年)。以现代眼光,中国上古史在商汤以前,从夏桀倒推至黄帝属于传说,再往前就是神话了。老卫那时候用不着畏首畏尾,也没有条条框框,他自定义中华史从伏羲开始,还把伏羲初年定在2952 BC。洋人诳语加国人虚夸就凑成了“五千年”。
“五千年”尽管背离史实,架不住统治者爱听。有网民统计过,中国当今流行歌曲有103首歌词里出现“五千年”。这就是数十年来历史教育为爱国主义服务结出的硕果。

我想起一件往事。文革中,有一次开全校大会。体育姚老师在台上慷慨激昂:“九千年历史领跑世界,一万年太久之争朝夕……”前言不搭后语一通胡抡。下得台来,语文吴老师就问:“大姚,是五千年历史吧!咋就成了九千?”大姚一笑:“我就那么一说,你就那么一听。嘿嘿!”毫无愧色。历史段老师在旁边撇了下嘴,没吭声。现在想来,段老师那表情分明是在说:“五千年也是个虚数呀!”只不过在那年头儿他没敢开口。唉,可怜的历史老师,可怜的历史教育呦!

Monday, February 16, 2015

今昔三句半【原创】

今昔三句半【原创】
据说三句半起源于山东民间,距今200来年。三句半由4人同台表演,甲乙丙各说一长句,丁先敲锣再说一短句,这短句通常13字,起画龙点睛作用。
甲:明天就是新元旦
乙:先给各位拜个年
丙:鞠躬作揖道吉祥
丁:(咣)赏钱!
这是一轮,说多少轮无定数,可长可短。
文革前夕,三句半借群众文艺汇演逐渐推广,文革中许多文艺宣传队都采用这种表演形式,内容当然要革命化,上面那三句半属于“四旧”,得改头换面才行。
甲:破旧立新迎元旦
乙:斗私批修过新年
丙:毛泽东思想来武装
丁:(咣)上前!
老哥我心血来潮,凑上几段儿针砭时弊。
甲:现代网民不一般
乙:唐诗宋词巧改编
丙:今日摩登三句半
丁:(咣)请看!(以下4轮为“网民”所创)

甲:锄禾日当午
乙:汗滴禾下土
丙:谁知盘中餐
丁:(咣)有毒!
甲:白日依山尽
乙:黄河入海流
丙:欲穷千里目
丁:(咣)有雾!
甲:葡萄美酒夜光杯
乙:欲饮琵琶马上催
丙:醉卧沙场君莫笑
丁:(咣)公费!
甲:李白斗酒诗百篇
乙:长安市上酒家眠
丙:天子呼来不上船
丁:(咣)双规!
末了我再来两段儿。
甲:灯红酒绿不夜天
乙:百年魔怪舞翩迁
丙:虎踞龙盘今胜昔
丁:(咣)通奸!
甲:红酥手,黄滕酒
乙:满园春色宫墙柳
丙:去东恶,来西薄
丁:(咣)特色!

想当年有人信誓旦旦:“绝不走资本主义先污染再治理的老路!”结果恰恰在这件事上没了“特色”。

Wednesday, February 4, 2015

在家众此说可以休矣【原创】

在家众此说可以休矣【原创】
佛门子弟有“出家众”与“在家众”之分,和尚、尼姑都是出家众,居士、居士女属于在家众。出家众规诫太多因而人数稀少;在家众限制很少故此人数众多。佛教追求出世,欲离三界、脱轮回,非持戒苦修不可。如此看来,出家众有门儿,在家众没戏。于是,在家众转而注重处世,不敢编派佛陀,就拿儒家开涮。下面这个故事就是一例:
何必与人争执—一个故事,让你一生不再生气
有一天,孔子的一个学生在门外扫地,来了一个客人问他:“你是谁啊?”
他很自豪地说:“我是孔先生的弟子!”
客人就说,“那太好了,我能不能请教你一个问题?”
学生很高兴的(应为“地”—老哥注)说:“可以啊!”他心想:你大概要出什么奇怪的问题吧?
客人问:“一年到底有几季啊?”
学生心想,这种问题还要问吗?于是便回答道:“春夏秋冬四季。”
客人摇摇头说:“不对,一年只有三季。”
“哎,你搞错了,四季!”
“三季!”
最后两个人争执不下,就决定打赌:如果是四季,客人向学生磕三个头。如果是三季,学生向客人磕三个头。
孔子的学生心想自己这次赢定了,于是准备带客人去见老师孔子。
正巧这时孔子从屋里走出来,学生上前问道:“老师,一年有几季啊?”
孔子看了一眼客人,说:“一年有三季。”
这个学生快吓昏了,可是他不敢马上问。
客人马上说:“磕头磕头!”
学生没办法,只好乖乖磕了三个头。
客人走了以后,学生迫不及待地问孔子:“老师,一年明明有四季,您怎么说三季呢?”
孔子说:“你没看到刚才那个人全身都是绿色的吗?他是蚂蚱,蚂蚱春天生,秋天就死了,他从来没见过冬天,你讲三季他会满意,你讲四季吵到晚上都讲不通。你吃亏,磕三个头,无所谓。”
这个故事不管是真是假,对我们都非常管用。
只要你会用,你可以多活十年!
我有很多朋友听我讲了这个故事后,变得很开心,碰到都跟我说,以前看到那些不讲理的人会生气,现在不会了,心想那是“三季人”,就不往心里去了。
故事告诉我们:
不争就是慈悲,不辩就是智慧,
不闻就是清净,不看就是自在,
原谅就是解脱,知足就是放下。
对任何人任何事,当你要发脾气时,当你情绪很不稳定的时候,你就想那是“三季人”,是“三季人”做的事,马上就会心平气和了。
这个世界上“三季人”太多了。

老哥我不会跟“三季人”生气,中国南方就不像北方那么四季分明,海南岛不下雪,说它有三季也不错。更何况印尼之类的赤道国家,只有两季—雨季和旱季。我倒是会骂“孔子”,明知有四季,却从小教我只有三季,还让我傻了吧唧磕仨响头!

人活在世上应尽微薄之力促进社会进步,使后代生活得更好,不能只为自己。爱憎分明才会慈悲,明辨是非才是智慧。即便退休在家,我也不会清静无为。用尽余生去回馈社会,死后捐出遗体供医学院学生解剖。在我看,这才是人生圆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