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March 30, 2011

射线的厉害【原创】


射线的厉害【原创】
1000 mSv转变成热,只能使1克水升高不到0.24度。不过核辐射并不是以热能的形式危害人。打个不确切的比喻,一巴掌打下去,不过五个红指印儿;一针见血却只需手指一颤。核辐射的“针”就是“射线”。
在核研究领域,质量和能量、粒子和波、甚至物理和化学的界限都很模糊。“射线”只是一种对放射性的描绘,既包含粒子流又包含电磁波。
穿透性最强、对人体伤害最大的应属中子射线,不过中子射线并不自然产生,仅在出事故的核设施附近。直接由放射性物质发出的射线有三种:α射线、β射线、γ射线。α射线是速度约2万千米/秒的氦原子核流,带正电,在空气中穿行不超过12厘米,穿过人体组织的时候会产生电离造成细胞伤害;β射线是速度约为20万千米/秒的电子流,带负电,在空气中能穿行20米,电离作用不到α射线的百分之一;γ射线是波长小于0.001纳米的不可见光,速度30万千米/秒(光速),在空气中穿行可达数百米。此三种射线中,γ射线穿透力最强,人体细胞最容易受到它的伤害。γ射线没有电离作用,它对细胞伤害的机理并不清楚。
这四种射线不可能直接到达福岛周围1千米以外的地方,问题出在放射性尘埃上。当爆炸发生,放射性物质的微粒会被抛向空中,随风远行,撒落到某处,发出射线伤害人体细胞。
要是把人类已知的射线抖落一遍,就明白了。地球上的万物就是在“射线雨”中生生不息地进化着。人也一样,有相当强的细胞代谢能力。射线能否造成机体伤害,要看剂量。现在普遍认为4000mSv是生死线。这个数据是大量白老鼠实验的统计结果,得到一个模糊的范围20004000mSvmSv的单位是“毫焦耳/千克”,老哥我体重80千克,最多能承受320000毫焦耳射线。平常我每年接受到的射线能量仅8毫焦耳,我有必要担忧吗?
说绝了,就是天灾让我“吃”超过极限的射线,我想跑也跑不掉。要是我整天害怕那个天灾,少说是折寿,备不住天灾还没来,自己先吓出个好歹,我干嘛呀?

Sunday, March 27, 2011

1000mSv的辐射剂量有多大【原创】


1000mSv的辐射剂量有多大【原创】
1个多小时前,凤凰网登出这样的消息:“据英国媒体报道,日本原子能安全保安院表示,327日福岛第一核电站2号机组的核辐射剂量为每小时逾1000毫西弗,是反应堆正常运行时浓度的1000万倍。”
够吓人的吧?先别害怕,咱们来算算它到底有多大。
辐射的计量单位是Sv 1Sv =1000 mSv(译成“毫希伏”或“毫西弗”)1Sv定义:每千克人体组织受到1焦耳辐射。1焦耳换算成热量不到0.24卡(1=4.187焦耳)。1卡的定义:把1克水升高一度的热量。0.24卡的热量只能把1克水升高0.24度。1克水的体积是1立方厘米。也就是说,1000 mSv转变成热,只能使1克水升高不到0.24度。而且这点能量是在1小时中接受的。

Friday, March 25, 2011

核电之路【原创】


核电之路【原创】
19546月,世界上第一座核电站在 莫斯科附近的奥布灵斯克建成,人类走上核电之路至今(2011325日)不到56年。 到20111月止,已有442台核电机组分布在29个国家运行。
美国有104台核电机组在用,居世界首位。1979年三里岛核泄漏事故至今,美国没建过新核电站,致使核电只占总发电量的20%,在这方面法国以80%遥遥领先。欧盟诸国,除爱 尔兰和奥地利外,都有核电站。
中国1964年 就有了原子弹,直到1991年才有了第一台核电机组秦山核电一期,时间跨度达27年。 与前苏联的不到5年相比,凸显执政理念落后的拖累。至今,中国有11台核电机组在用,落在印度、乌克兰之后,世界排行第11位。
当代在用、在建、将建的核电站,无论是第几代,原理都一样,属于“受控核裂变”。要是较真儿,“受 控”并不准确,能受控的仅“链式反应”。三里岛、切尔诺贝利、福岛的反应堆出故障的时候,“链式反应”均被有效中止。事故都出在不可控的部分核燃料的“衰变”,老天爷不让停,它就还会发热,人只好设计一套冷却装置,使它不要过 热。俩“岛”一“利”倒霉就倒在冷却装置失灵上。从外面浇水的时候已经晚一步了。
除了设计更可靠的冷却系统外就没有别的办法了吗? 老哥我提供一个思路:“加大燃料棒的散热表面积。”从热传导原理讲,毫无疑问。至于是否能工程实现,如何实现就不是我的事了。
尽管裂变式反应堆出了三次大事故,尽管核废料始终是个难解决的问题。裂变核能仍然是迄今最经济、最高 效的能源。核电成本0.1/度,水电0.18/度,火电0.3/度,风电0.38/度,太阳能0.73/度。煤、石油对环境的化学污染有目共睹,现 今的研究表明,它们造成的核污染也大于核能。与火电相比,核电清洁得多。
我看,真正的问题还不是有限的、潜在有害的核污 染。U235储量有限,以现在的使用速度,探明的资源只够用5080年。即便采用快中子堆,把储量丰富的U238变成钚,成为二次核能源,铀矿还是会在两百年内被用光。科学家们已经看到了“铀”路的尽头。
看看核聚变的情况。 1个氘原子+1个氚原子聚合成1个氦原子,会失去0.01884u的质量。这点质量乘以光速的平方变成了17.59兆 电子伏的能量。
核电之路【原创】 - 张老哥 - 张老哥的博客
原理如此简单;计算如此精确;氘、氚是氢的同位 素,没有放射性;氦不但没有放射性,还是化学性稳定的“惰性气体”。无怪英国人早在上世纪30年代 初,就进行过人类第一次核聚变实验,比核裂变的实验还早。那次试验的失败,使 “核物理之父”卢瑟福(Ernest Rutherford18711937断言:“无论何人,想从原子中找能源都是做白日 梦。”这个断言不到10年就被美国人的裂变实验成功否定。英国科学家始终没有放弃对核聚变的研究, 但一直没能取得突破性进展。说核聚变的探索之路“山穷水尽”有点过分,至少是“山重水复”。

-氚 核聚变的第一难是需要1亿度以上的高温,地球上所有物质在这个温度下都会气化;第二难是把氘氚混合 气约束在那样的高温下数皮秒(1皮秒=0.000 000 000 001秒)。只有满足这两个条件,氘-氚核聚变才能产生。
1952111日,美国人在太平洋的埃尼威托克环岛(Enewetak atoll) 秘密爆炸了一颗代号Ivy Mike的氢弹,第一次实现人工核聚变,在核聚变研究上超 过英国人,领先于世界。但那瞬间即逝的能量无法应用,从那时候至今的半个多世纪,受控核聚变的进程步履蹒跚。
1954年,几乎和第一个核电站同时,前苏联人秘密制造了一个托卡马克装置(T-1),用来进行核聚变实验。由于久无结果,到赫鲁晓夫时期索性公开,并邀请英国人合作。进而,在1958年日内瓦国际原子能大会上,与会各国达成了国际合作协议。
沉闷了10年 后,1968年,前苏联科学家塔姆和萨哈罗夫报告他们在T-3上 获得了最接近核聚变的结果。英国人不信,带上当时最先进的仪器去测,测得比塔姆报告还要高的温度。消息传出,各国竞相仿制,“磁约束”一时成为受控核聚变 研究的主流。
又过了20多年,1991119日, 欧洲的JET装置上首先得到1.7百万瓦(MW)的受控核聚变输出,以后又有1993年美国TETR10MW1997年欧洲JET16MW。不过,那都是瞬间核 聚变,由于“磁约束”的不稳定性,还都是偶然结果。离“一次点燃,自持燃烧”的愿望相距甚远。我个人认为,历经半个多世纪,“磁约束”走入了死胡同。2006年,中国在合肥建成“EAST超导托卡马克核 聚变实验装置”,跟在人后,缺乏远见。
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利弗莫尔(Livermore),有一座名为“国家点火设施”(National Ignition Facility)的核聚变实验装置(NIF)。始建于1997年,因难题众多,实际花费4倍于预算,到2009331日, 才通过美国能源部验收。
NIF放弃了那些巨大的环形线圈,毅然采用了非主流的“惯性约束”;放弃追求“自持燃烧”,转 向脉冲式能量输出。
简单地说,把几毫克液化氘氚混合物封闭在微小的靶丸中,靶丸被弹入反应腔的某一刻,用激光提供瞬间1.4百万焦耳(MJ)的能量,聚焦在靶丸上,造成1亿 度以上的高温。核电之路【原创】 - 张老哥 -
 张老哥的博客


靶丸内的氘氚混合物由于惯性,在数皮秒内不会发 散。这个小小的核聚变会释放出约140MJ能量。靶丸有规律地不断弹出,配合激光同步照射,就能获 取持续地脉动能量。而每个靶丸的成本只有0.25美元。
第一次点火实验已经于2010108日获得成功。NIF官方预计,不断产生的核聚变反应可以在两年内实现;2020年 投入商业试运营;到2050年,25%的美 国能源将来自这个反应堆。
在我对“磁约束”失望后,对“惯性约束”寄予厚望。我祝NIF成 功,使一个没有核污染的能源早日造福人类。

Thursday, March 24, 2011

乌鸦的智慧【原创】


乌鸦的智慧【原创】
有一年,我们十几口子华人去奥林匹克山的一条小河边儿露营。营地里全是老美,而且一水儿的白人。我们这些黑头发、黄面孔的生人引起两只乌鸦(暂名“汤姆”和“艾米”)的注意。
那是个中午,阳光下的营地有点儿热。男士们坐在树下聊天儿,女士们在准备午餐,露天的餐桌上摆满了食物。
汤姆对艾米说:“呱,瞧见了吗?桌上有一口袋樱桃。”
艾米瞅了一眼:“呱,那还是雷尼尔白樱桃耶,我好想吃!你飞过去给我叼几个来吧!呱?”
“干嘛叼几个呀,整口袋都叼走不更好呱?”
“你叼得动呱?”
“咱们不会一起去叼呱,呱呱?”
“呱呱!”
两只乌鸦趁我们没注意,一同飞向餐桌,直奔樱桃,一鸦叼住一角,四翅齐舞,奋力上腾。可惜力量还是不足,刚飞出3.14159265米,艾米先松了嘴,差点坠折汤姆的脖子,也只好松口,眼睁睁看着粉色、半透明的樱桃撒了一地。
真把我们几个老中给看呆了,想不到乌鸦竟有这样的智慧!

诊“恐核症”【原创】


诊“恐核症”【原创】
当年出于反美的需要,每年日本在广岛搞反对原子弹集会的时候,中国的报刊都会登出几个日本原子弹受害者的控诉和一些恐怖的图片。那的确加深了许多中国人的仇美情绪,混沌中,仿佛曾支援我们抗日的美国比侵略过我们的日本更可恶。那也使不少中国人染上了“恐核症”,前几天抢盐,就是此症的一波发作。
其实美国也有许多人患“恐核症”。他们的症状比较简单,不管核弹、核电,“见核必反”。1979年美国三里岛核泄漏事故后,民意调查显示:70%的美国人反对新建核电站,这里面至少40%患“恐核症”。我这么说的依据是2010年民调:29%的美国人仍反对新建核电站。充分考虑到1979年的民意,美国至今没有再建核电站;为2010年民意鼓舞,奥巴马政府决定于2012年提供360亿美元的贷款,建立20个新核电站。日本福岛核泄漏会使美国“恐核症”患者增多,奥巴马的这个计划能否实施又成了问号。
中国“恐核症”患者的症状比较复杂,要是日本决定生产核弹,患者怒不可遏,心里恐惧;要是美国又多了几百枚核弹头,患者不动声色,心存焦虑;要是中国的核弹头超过美国,患者欢呼雀跃,心花怒放。至于核电嘛,平时不会使患者发病,只要一出事,就会诱发患者的“过敏反应”。这些无疑给诊断带来麻烦。不过老哥我有个简便方法,就是告诉他/她:“如今的粮、肉、蛋和所有工业化食品都用伽玛线处理,会产生微量放射物,每天被你吃进肚里。”他/她要说:“妈呀,还让不让我们活了!”那就是一个患者。
我能诊,可不会治。治疗“恐核症”只能靠自己,学点核科学知识,练就好的心理素质,慢慢来。不过政府可没那么大功夫等,中国在建的28个核电机组还会继续建,中国发展核能的政策也不会变。

Tuesday, March 22, 2011

原子弹与“纸老虎”【原创】


原子弹与“纸老虎”【原创】
1942122日,意大利裔美国科学家费米(Enrico Fermi1901--1954)带领40多名科技人员,建成了人类第一座核反应堆,地点是在芝加哥大学运动场西看台下的室内网球场。上午9点,反应堆启动,经过紧张地调整,到下午3点,反应堆终于达到动平衡状态,在场的科技人员们都不禁欢呼起来。那是个以天然铀矿为“燃料”,用石墨做慢化剂的反应堆,费米和他的同事们首次用它引发并控制了U235的链式反应,它标志着人类利用核能时代的到来。
我常想,如果直接在这个实验性反应堆上研究核能发电,今天的人们没准儿就不会核恐怖了。可惜这个假设无法验证,建这个反应堆就是为制造原子弹提供实验数据。罗斯福批准“曼哈顿工程”比希特勒的“铀计划”晚两年,面对希特勒横扫欧洲、称霸世界的邪魔劲头,罗斯福决策:抢先造出原子弹;一旦实验成功,立即投入战场。
19457月初,美国造出了“大男孩”、“小男孩”和“胖子”三颗原子弹。716530分,“大男孩”在内华达州的沙漠上被成功引爆。眼见“比1000个太阳还亮”的大火球,奥本海默(J. Robert Oppenheimer19041967,“曼哈顿工程”的组织人)默默地想:“我成了毁灭世界的死神。”
当时,法西斯德国已经无条件投降,美军正在太平洋上和日军逐岛争夺,打得非常惨烈。在美军的优势,日军的败势已经不可逆转的态势下,军国主义的日本政府仍拒绝投降,叫嚷要在本土与美国人决战,真是“找揍”。
194586815分, “小男孩”被投到广岛;891058分,“胖子”被扔向长崎。815日,日本政府宣布投降,提前结束了二战。
日本军国主义狂徒固然“欠揍”,但被原子弹炸死的多数是日本平民。据日方资料,当场死亡约48,300人,除去2,000亚洲劳工(有多少华人?),300盟军战俘(主要是美国人),日本人死了46,000;以后15年,患“原子病”又陆续死亡19万。“小男孩”和“胖子”让人们认识到核能可以毁灭人类自己的威力,使许多科学家走上“反对制造核武器”,主张“和平利用核能”的道路;核能的威力也在公众心里留下了“核恐怖”的阴影,出现一批反对一切核应用的偏激人士。
毛泽东与众不同,他说原子弹是“纸老虎”。当斯大林让他看了苏联刚研制成功的“纸老虎”纪录片,那强大的光辐射和排山倒海般的冲击波显然震撼了毛泽东的心,他也要在中国制造“纸老虎”。斯大林没支持他,斯大林的两个后任马林科夫和布尔加宁也拒绝支持,赫鲁晓夫上台后答应了毛泽东的请求。
19589月,在苏联专家的帮助下,中国的第一座核反应堆在北京西南房山县大紫草坞建成并启用。早在1954年苏联已经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座核电站,我不知毛泽东是否关注于此,我仅知毛泽东想要的还是他的那个“纸老虎”,他调动部队在新疆罗布泊建立了实验基地。
1960年,赫鲁晓夫被毛泽东惹急了,一“鲁”之下,撤回了苏联专家,带走了所有技术资料。50多年前中国的科研哪有现在的条件,科技人员靠拉计算尺、打算盘进行巨量的运算。缺粮、少油、没蔬菜,高强度的脑力劳动,靠吃煮黄豆补充蛋白质。吃豆屁多,精英们聚精会神工作的时候,不经意放个“串儿屁”,就得个外号“炮兵连长”,要是放个“响屁”就当上“炮兵团长”了。你也许认为我在逗笑,觉得有失风雅;我认识这批精英中的某人,他要是看到这里,准能会心一笑;而我写到这里,眼里竟含了热泪。
正是他们在这种困难的条件下,以拳拳赤子之心,夜以继日地工作,终于在19641016日北京时间下午3时成功引爆了中国第一颗原子弹。那要是个“纸老虎”,我就不会跟着周围的人一起欢呼雀跃了。从举国欢腾的气氛中可以看出:人们把原子弹看成国力强大的象征。
40多年过去了,我已经不再注意各核大国究竟拥有多少核弹头。我倒真的希望,世界上没人再敢用这东西,它只能是个威慑,成了吓唬人的“纸老虎”。我看到了这种趋势。

Friday, March 18, 2011

不同的核泄漏【原创】


不同的核泄漏【原创】
核泄漏指的是放射性物质外泄,造成环境污染,使公众受到辐射危害,这种事故不光核电站有。1970年代我在丰台工作的时候,就听说过长辛店发生了核泄漏事故。
长辛店在丰台西南约6公里,同属北京市丰台区。上世纪七十年代初,一个司机用敞篷卡车拉了十几个铅罐,内装放射性物质。他途径长辛店的时候,把车停在自己的家门口,打算在家过夜,第二天早晨再把货运到原子能研究所去。他没料到,这车货闯了祸。当夜,车上的铅罐全被盗走!
原子能所的领导一听“丢源”(行话,丢失放射源的意思),慌忙派技术人员拿着射线探测仪赶到长辛店,从司机家门口,一直搜索到了长辛店废品回收站。只见有七八个铅罐被砸瘪,其余的已经化成铅砣。从司机家到贼家,再到废品回收站,沿途都已经被放射性物质污染。这个事故发生在文革中,被作为机密处理,至今也没公开。周围老百姓仅知道:原子能所的材料被盗,又都找回去了。
那次究竟有多少人受到过量的辐射危害?放射性污染是怎么清除的?我无从查找。我只在网上找到一篇前几年发表的类似短文,也是听别人说。为慎重,我特地问了一个在核工业部二院工作的老同学,他证实有这件事,只是记得还不如我清楚。他说:“那会儿,丢源的事儿常有。现在管的严了,没再出过事儿。”好嘛,敢情还有多次核泄漏!只不过老百姓不知道罢了。
1979328日,因工作人员操作失误,美国三里岛核电厂二号反应堆发生堆芯熔化,造成核泄漏。事故发生后,核电站附近的居民惊恐不安,约20万人撤离。随后,美国各地群众纷纷举行集会,要求停建或关闭核电站。美国和西欧国家政府不得不重新审查发展核动力计划。
其实,由于二号反应堆的安全应急设备都及时自启动,加上燃料包壳、一回路压力边界安全壳等几道保护,事故现场无一伤亡,只有3人受到了略高于半年的容许剂量的辐射。核电厂80公里半径以内,平均每人受到的辐射增量不到天然本底的百分之一。尽管三里岛事故对环境的污染很小,还是被定为重大核泄漏事故。
这次日本福岛核泄漏事故还不到做结论的时候,但它造成的污染明显比美国三里岛核泄漏大,肯定也属于重大核泄漏事故。
我认为,对关系民生的核泄漏事故,宁可小题大作,也不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不应变成糊弄人的口号。

附:辐射剂量常识
辐射剂量的国际标准单位是Sv,读作“希伏”。定义是每千克人体组织吸收1焦耳辐射能,为1希伏(1Sv=1J/kg)。Sv的单位太大,常用的是mSv, 读作“毫希伏”。1Sv=1000mSv

射线环境
大约剂量
吃食物
0.02 mSv/
宇宙射线
0.03 mSv/
大地和住房
0.05 mSv/
一次X光检查
0.50 mSv
坐飞机
0.005mSv/小时
每天看一小时电视
0.001mSv/
从上表可以看出,我们在生活环境中接受的辐射本底剂量大约0.1mSv/

放射性工作者的职业剂量限值 50mSv/
世界最高本底地区的天然辐射 120mSv/

受照射剂量及可能发生的效应:
0-250mSv    没有显著的伤害;
250-500mSv 可以引起血液的变化,但无严重伤害;
500-1000mSv 血球发生变化且有一些损害,但无疲劳感;
1000-2000mSv    有损伤,而且可能感到全身无力;
2000-4000mSv    有损伤,全身无力,体弱者可能死亡;
4000-6000mSv   50%的致命伤;
6000mSv以上 可能因此而死亡。

Thursday, March 17, 2011

也许不该这样想【原创】

也许不该这样想【原创】
也许不该这样想【原创】 - 张老哥 - 张老哥的博客

在举世瞩目日本福岛核电站核泄漏的时候,我不合时宜地想起一则旧闻。20101119日,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对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原总经理康日新受贿一案作出一审判决,认定康日新犯受贿罪,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没收个人全部财产。
我不想重复康日新那些“白收起家,勤捞致富”的行径。如果你感兴趣,尽可以在网上查阅,至少我刚才还能看到。
我关心的是,康日新曾任秦山第三核电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他当初被审一个缘由是核工业项目招投标灰色交易。秦山核电站位于浙江省海盐县秦山镇,濒临东海杭州湾,并且邻近上海、杭州等特大城市。
一个贪官主持的工程,能有足够的安全吗?我希望能引起有关部门重视,严格自查,防微杜渐,不要让类似福岛核电站的危险降临到我的同胞头上。
但愿我是“杞人忧天”,也但愿我的这个短文不被屏蔽。

Thursday, March 10, 2011

101的那股劲儿【原创】


101的那股劲儿【原创】
1974年,因为河南一个不愿学英语的孩子自杀,中央专门发了文件,令全国各校批判“修正主义教育路线回潮”。 我的同事,政治迟老师精神分裂了。大批判会上,我一言不发,心中愤懑。
几天后,校长叫我带上几个身强力壮的,去迟老师家把他强行送到安定医院(北京的一所精神病医院)去。
送完迟老师,回校的路上,校长和我在一个饭馆吃饭。一个陌生人走过来,指着我说:“你肯定是101的。” “101”指的是北京第一零一中学,在北京挺有名气,那里的学生爱说:“我是101的。”透着股自豪感。
我没能认出他,他也没叫我的名字。我在101默默无闻,只在那里上过3年初中,他怎么能知道我是101的?他看出了我的疑问,补充了句:“101的人身上都有那么股劲儿。”
凭直觉,我认同他也是“101的”,于是脱口而出:“要说101中执行了修正主义教育路线,那是胡说八道!”坐在桌对面儿的校长在桌下踹了我一脚,我知道又说走嘴了,语气放缓了些:“也许不该让我们都去做栋梁,该甘当螺丝钉,其余的都没错。”校长隔着桌子又瞪了我一眼。那是言多语失,祸从口出的年代。那位同学大概感觉到“莫谈国事”的压力,握了一下我的手,转身离去,我们甚至没来得及互通姓名。
多年来,我一直回味着他的话,“101的那股劲儿”到底是哪股劲儿?
那时候,101各班每周都有一个劳动日。我推着1米宽的大墩布在楼道墩过地;我光脚下过101的猪圈起猪肥;我拔了一片韭菜(不知道应该割),把来迟的农业老师(一个农民)气得直跺脚;我赶着驴车,到地方它不听我吆喝,还往前呱哒。我从车辕子上跳下来,大叫“吁….”,没留神车轱辘从后面把我撞倒,胶皮轮子从我右腿上压过,竟没伤着骨头;冬季,在101的湖塘、河汊上凿冰窟窿(让鱼透气儿),那几个手疾眼快的早把大木槌扛走了,我拿个大笊篱跟在后面冰碴儿。一转眼,他们都不见了,我独自一人没留神踩到砸酥的边缘,掉进了冰窟窿。水里竟比冰面上暖和,我游了个来回才爬上来;我奉命给全校的厕所刷大白,使本男生正大光明地进过101的所有女厕所,有个别内急的女生还得在外面喊:“完了没有?快点啊!”从101毕业的男生数以万计,我自谦“凤毛”,希望还能找出几个刷过厕所的“麟角”。
三年摔打,我练就不怕脏,不怕苦,干活不惜力的“童子功”。有这个底儿,文革中一年多修防空洞的劳改不在话下,我还乐得脱离了一年多的阶级斗争。
那时候101的学生里,涌动着一股亢奋的气息,就是为祖国富强,为人类解放而“时刻准备着”,尤以高中生为盛。早晨跑万米,晚上冷水浴,游冬泳,练哑铃,野蛮其肌肤,锻炼其筋骨。我住校的头一年,和友谊班的高中生同屋,深受感染。
那时候各班吃饭前必须列队,迈着整齐的步伐,高唱“走在最前方,走在最前方,没有任何困难能把我们阻挡……”,一股干大事的劲头。食堂门口有戴袖标的高中生执勤,我们班时不时地被罚,走回去重新列队。
有天吃午饭的时候,校广播站表扬某班一同学看到浇麦子的垄沟跑水,奋不顾身地用身体去挡缺口。我当时听着好笑,觉得太小题大作了。现在想起来,那正是“时刻准备着”而又迫不及待的行为体现。
三年的耳濡目染,使我有了“以天下为己任”的使命感。别看我一辈子没干过什么大事业,用这种胸怀天下的姿态就能待人宽,律己严;有权时不滥用,贫困时仍自尊。我的博客有个副标题“让我的言论有益于社会”。以我过“耳顺”直奔“不逾矩”的年纪,自知人微言轻,对社会的影响趋近于零。可我还是很自然就写下了这个副标题,这种社会责任感的根就101的那三年里。
我至今也没弄明白,那位同学从我身上看到的“那股劲儿”指的是什么。但我想,那准是“好劲儿”,让人走正道的劲儿,有益于社会的劲儿。我离开101已经50年了,我的身上还有“101的那股劲儿”吗?我希望还有,并希望“101的那股劲儿”伴我终生。
仅以此短文纪念北京一零一中学校庆65周年。

Saturday, March 5, 2011

买个扫地机器人【原创】

买个扫地机器人【原创】
买个扫地机器人【原创】 - 张老哥 - 张老哥的博客
 
今天晚上我到朋友老孔家,看到地板墙角处有个这东 西,他说是刚买一个月 的扫地机器人。我一按中间那个“CLEAN”按钮小东西就开始沿墙脚扫起来。扫到拐角它会自动掉头扫下一行,扫完楼道它会自动进入房间,还能自 己钻到床、柜橱下面那些平常难以扫到的地方。
买个扫地机器人【原创】 - 张老哥 - 张老哥的博客
 

最好玩儿的是,它遇到一块小地毯,一下没上去,它 会后退一步,然后猛的一冲,就上去了。笑得我走过去弹了一下它的“脑门儿”。
等到所有地方都扫过了,或者中途电不足了,它会自 己跑回去充电。充一次电能扫4个房间。
买个扫地机器人【原创】 - 张老哥 - 张老哥的博客
 
据老孔说还可以给它预设一个星期的工作表,以后它 就会自动地、周而复始地、按时扫地。如果一间屋子,只需清扫一部分,可以给它设置虚拟边界,它到那个位置就会掉头,绝不越界。老孔嫌麻烦,没用过那些功 能,每次要让它扫地就按一下CLEAN”。
孔夫人说,自打有了这小东西,她已经一个月没扫过 地了。“你看,”她指着墙角,“这不都干干净净的吗?比人强。”孔夫人粉尘过敏,每两天给小东西清一次垃圾盒的事儿也让老孔干了。
买个扫地机器人【原创】 - 张老哥 - 张老哥的博客
 

小家伙全名比较长,叫“艾罗伯特公司伦巴560改进型真空清洁机器人”( Remanufactured iRobot Roomba 560 Vacuum Cleaning Robot),简单翻译成“伦巴560” 就行了。伦巴5604个哥哥,5个弟弟。你要想买可以访问下列地址:http://www.irobot.com

http://www.5678buy.com/product-83.html(中文)

Friday, March 4, 2011

读《施氏食狮史》所想【原创】


读《施氏食狮史》所想【原创】

大约1974年秋末,我姨父从澳大利亚来京,我们坐在全聚德的餐桌边闲聊,他写给我看《施氏食狮史》:

石室诗士施氏,嗜狮,誓食十狮。施氏时时适市视狮。十时,适十狮适市。是时,适施氏适市。氏视是十狮,恃矢势,使是十狮逝世。氏拾是十狮尸,适石室。石室湿,氏使侍拭石室。石室拭,氏始试食是十狮。食时,始识是十狮,实十石狮尸。试释是事。

我得知,这是赵元任(18921982)的游戏之作,时间大约是19101914年他在美国康奈尔大学读书期间。这篇奇文,现在有人读着玩儿,有人拿来嘲笑汉字拉丁化的主张:看汉字能明白吧?看拼音能明白吗?其实古人从不这么写文章,现代文根本就弃之不用。这篇可看不可念的文言文突显汉字的缺点—多字同音。

shi”的同音汉字至少有242个,还只能排行老四;往上有老三“fu268;老二“ji384;发“yi”音的汉字多达478个,岂止是汉字老大,堪称世界之最。只可惜是“最难”。都是记录世界上的事儿,我们使用最难的符号,没什么可夸耀的。

现在谈汉字拉丁化,不过是论趋势,要经历很长的过程。包括吸收外来语,淘汰生僻字,启用新声母、韵母等。OK现在不是已经很流行了吗?到医院做CT都知道去哪儿吧?B超、U盘、CD盘、够A的….,你要走进学生圈,能听到许多这种混合语,其中有些能长久使用下去,就会在约定俗成中被纳入后代汉语,不管当代诸位喜欢与否。

同样,在世界向地球村过渡中,洋人也会吸收汉语的音素,但他们会用拉丁字母拼音,一般不会采用汉字。比如“TOFU”—豆腐,老美这么拼,老墨也这么拼。

世界走向大同,肯定会有同文同语的一天。那时的文,使用表音字母,会说就会拼写;那时的语,不是汉语、英语、西班牙语…,但也肯定会有它们的语音成分。到那时,汉字与其他现行文字一样,都成了世界文化遗产。国界消失了,家庭还存在;争论仍然有,不会再动武。

那是我的理想,也会是众人的梦境,我相信它能通过和平过渡实现。它与马克思的暴力共产差别较大,与孔子的“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比较接近。

附录:张老哥解说《施氏食狮史》

石屋里住着位诗人姓施,(他)吃狮子上瘾,口出狂言要吃掉十头狮子。老施常逛集市找狮子。(一日)10点,赶巧有十头狮子上市。那会儿,刚好老施也到集市来了,他看见那十头狮子,立马弯弓射箭,把十头狮子(都)杀了。他拖走那十头死狮子,回到石屋。(见)石屋返潮,他就叫仆人擦干。屋子擦干了,他打算开吃。正要下嘴,才看出那十头死狮子其实都是石头。(你)蒙着(给我)讲明白这事儿吧!

Wednesday, March 2, 2011

议“提笔忘字”【原创】


议“提笔忘字”【原创】
《中国青年报》去年的一项调查显示,有83%的人承认写字的时候会“提笔忘字”,原因是平时大都用键盘“敲字”很少用笔“写字”。这引起一些专家对汉字前途的忧虑,并建议教育部出台措施,加强对学生写字的要求。
据悉,教育部正在制定“汉字规范书写等级标准”,根据写字的笔顺、笔画、间架结构、偏旁部首的规范程度划分级别。好在它将是一个推荐性(而非强制性)标准,它不会被引入到升学、毕业等考试中,还算“庸”而不“昏”。
从公元前1700年甲骨文起,汉字的发展走的是一条言文脱节,远离大众,供少数人玩弄的路,造成了世界上最为复杂的符号系统。绝大多数汉字都多于3划,最多达到64划;一字多义,多字一意;一字多音,多字一音;“戍戌”的丁点差别;“未末”的长短先后;“日曰”的瘦长扁胖;让我们从小养成死记硬背的习惯。康熙词典收汉字47045个不能说“全”,近代又造出百多个新字(以化学家造字为甚)。这还只是认字之难。再加上由上而下、从左至右、从外到内,先横后竖,先撇后捺的书写规则,还不算用毛笔的时候,从握笔到运笔的一套规矩。要把精气神都用到这儿,中国人恐怕就干不了别的了。
忽然想起1970年代,丰台机务段一位钳工师傅,山东大汉,身高超过2米,体重往300斤靠,性情豪爽。据说50年代扫除文盲的时候,愣把他憋晕过去。从此,再也没人逼他认字,直到退休还是个睁眼瞎。
那年头儿工人中,就是那些扫盲过关的甚至中专毕业的,平时很少写字,到让他们写“大批判”稿的时候,提笔忘字的现象非常普遍。那只能说明汉字的难记易忘,与键盘无关。
近百年白话文的普及,到1980年代用电脑技术统计出结果,使我们知道了汉字的2500常用字和1000次常用字,可以覆盖99.48%的日常应用。
以现行教学法,随文识字,听说读写齐头并进,学会这3500字要9年。有教学研究者提出“集中识字”方案,小学开始前半年学会汉语拼音,再用1年半集中认3500字,做到见其形而知其音,不必会写、会用。方法就是编撰像“三字经”、“千字文”那样的教材,琅琅上口,易于背诵。这样,孩子们在小学二年级后就有了基本的阅读能力,可以大大激发他们读书的主动性。
我赞同这个方案,认为还应加上学习以汉语拼音为基础的键盘“敲字”技能,减少书写练习,让孩子们尽早地进入知意、会用阶段。
硬笔取代毛笔也就100多年,可至少到我女儿上小学的时候还有毛笔字课。键盘“敲字”的逐渐普及,不过20年。要我看趋势,“敲字”取代“写字”也只是或早或晚而已。
《中国青年报》的那项调查显示,76.5%的人同意硬笔书法列为学校课程;同意毛笔书法列为学校课程的也达55.4%。纵观近代史,从前清起,先把西方科学鄙称“夷学”,继之“师夷长技以制夷”,退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歧视“白话文”,嘲笑“汉语拼音”。这些行为都没能阻止西学东渐,同样阻止不了西字东渐。因此,我认为,书法由少数有天分的人去传承就够了。让手写时代渐行渐远吧!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的中国教育应具有前瞻的眼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