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December 30, 2011

美国的“类瓷”盘碗【原创】


美国的“类瓷”盘碗【原创】
我刚到西雅图的时候,姐夫给我推荐美国产的一种盘、碗。他说,这东西看着、敲着都像瓷但不是瓷,放在炉灶上烧不裂,掉在地上摔不碎,用多少年还像新的一样,锃光倍儿白,比瓷器贵不少,但物有所值。我很快就买了一套,后来又陆续买了些盘、碗,一直用到今天,已经12年了,果然白亮如初。我一直不知道那究竟是什么材料,就兀自叫它“类瓷”。
今天我忽然想,何不在Wikipedia上查查这“类瓷”到底是什么材料?这东西只有老美的商店里卖,有醒目的“CORELLE”标识。我想那应该不是材料名称,可能是公司名称或注册商标。查找以此开始,很快就有了结果。
这位美国老人名叫斯图柯伊(Stanley Donald Stookey),生于1915年,如今还健在。大约1948年,斯图柯伊博士发明了一种感光玻璃,取名FotoForm。那是由硅酸锂加热到600摄氏度制成的,在当时被应用于电脑制造和通讯技术领域。
1953年的一天,斯图柯伊拿了块FotoForm放到控温炉中加热,他本想把温度设定在600摄氏度,鬼使神差,他把温度调到了900摄氏度而浑然不知。等他发觉错误的时候,加热炉的温度已经在900度维持了一段时间,他惊奇地看到,原来透明的玻璃变成白色,就像白瓷一样。进一步的结构分析表明,硅酸锂在900摄氏度下形成了微小晶体,可见光被这些微小晶体全反射回来,形成视觉白色,和雪的白色是一个道理。这个新材料最初被斯图柯伊命名Fotoceram,后来正式命名Pyroceram。中文经常把它翻译成“耐高温陶瓷”实在是一种误解,翻译成“微晶玻璃”比较贴切。陶瓷的原料是瓷石和高岭土,烧结温度在1200-1400摄氏度。瓷器材料烧结后不能再回炉,玻璃却可以循环使用。
Pyroceram能经受瞬间450摄氏度的温度变化而不碎裂,而当温度超过1000摄氏度,它会熔化成流体。因为有这种物理特性,Pyroceram首先被用于弹道导弹和火箭的“鼻子头”(nose cone)最外层,作为抗高温材料。如今的航天飞机头部仍然“贴”有Pyroceram片,在返回大气层的时候,起隔热作用。
老美从来不会把先进的科学技术保密在军事领域,而总是会千方百计地用来开发民用。1957年,地点在纽约州阔宁市的阔宁公司(Corning Incorporated)买下斯图柯伊的专利,用Pyroceram材料制造民用器具。1958年泛称CorningWare的器具面市,其中碗、盘类的注册商标是“CORELLE”。照片中斯图柯伊手里拿着的那东西大概可以叫锅,用来侉炖小鸡蘑菇估计比用铁锅味儿纯正。
斯图柯伊研制过一系列玻璃材料,只有这个歪打正着的Pyroceram给他带来数百万的收益。应了一句中国老话:“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真实的人生,也往往有强烈的戏剧性。
至此,我想你已经明白了,被我称为“类瓷”东西其实是微晶玻璃。瓷的原材料不可再生,如今中国制瓷的主要原料高岭土储量低于美国、俄罗斯和英国,居世界第4;瓷废料无法回收利用,展望未来,可循环使用的玻璃材料更有前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