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July 28, 2011

一手遮天解【原创】

一手遮天解【原创】
“一手遮天”本意是形容依仗权势,玩弄骗人手法,蒙蔽群众耳目。这是《现代汉语字典》的解释,我手头有1979年版《辞海》上、中、下3大册外加增补本,竟没有收录这个常用词条,不知是疏漏还是编辑于文革中怕犯忌讳。
我今天忽然觉得“一手遮天”太夸张,“一手”连脑袋都遮不住,要不人在情急的时候怎么会双手抱头呢?我看看自己的手,那是人手,只有巴掌大。又望望窗外的天,无边无际。我禁不住“扑哧”笑出了声,这不是对企图“一手遮天”者自不量力的讽刺吗?完全可等同于“蚍蜉撼树”“螳臂挡车”呀!从今往后,对于“一手遮天”的行为我就一笑置之。
一介书生无力制止一手遮天,对一意孤行者,老哥我只能进一己之言:别一不留神一落千丈!

屏蔽得了吗?【原创】


屏蔽得了吗?【原创】
得知7.23动车尾追事故的时候我正在上班,回家后看网上责难的帖子不少,但多是质疑。我很想知道参与高铁建设的技术人员们的看法,搜索到chaodaibing 在他的百度博客里写于2011715日的短文《怀念张曙光》。我知道张曙光是铁道部副总工程师,大约今年3月份被“双规”,一个贪官,怎么还会有人怀念他?一看文章,知道这是个参加高铁建设的工程技术人员。他这样开头:“张曙光落马的时候,正好是京沪高铁进入四电工程和联调联试的阶段。可惜高铁两个功臣就这么落马了,二人自作孽当然不可活,但是,很好的设计方案却不 ...
我不是卖关子,因为今天我再用google搜索这篇文章的时候,除了这点字,原文已经为屏蔽了。我只能凭记忆告诉读者,他接下去说的是,很好的设计方案却不了了之,没有进行十分必要的雷击测试,以降速了事。他说继任部长盛光祖是“屁股决定脑袋”,技术上的敷衍,迟早要遭大自然的惩罚,还写了首打油诗。8天后,他的担心应验了。
我当时呆呆地看着屏幕,心里堵得不知说什么好。几天来,心里一直想着chaodaibing博客中的谈到的事实。今天见到安路生说事故的原因是北京全路通信信号研究设计院设计的信号系统有缺陷,在雷击下误将红色信号报成绿色信号。我顿觉chaodaibing短文的重要性,想到了其被屏蔽的可能。下班回家赶紧打开电脑点了如下地址:http://hi.baidu.com/chaodaibing/blog/item/7d0ff64f788034ea82025c9a.html/cmtid/18c3d750900963103b293523
得到“暂无文章”的结果。我已经没了气愤,只剩嗤笑。网络时代,众目睽睽,这么大的事故,屏蔽一篇几百字的短文就能解决问题吗?

Saturday, July 23, 2011

毕昇VS古滕伯格【原创】





VS古滕伯格【原创】

 
在中国大名鼎鼎,都知道他是活字印刷的发明人;没几个中国人知道古滕伯格,他是德国的“毕”。

可惜,中华5千年浩繁的古籍中,关于毕其人,只有沈括(10311095)著《梦溪笔谈》中的8个字“庆历中,有布衣毕”。 北宋庆历年是公元1041-1048年,只能说毕生于1044年前,死于1044年后,是一介平民;德国的历史不长,“德意志”(德语:Deutsch)这个词到公元8世纪才出现,就是按日尔曼部落算,也只到公元前1000年。但有关古滕伯格其人的资料就详尽多了,光他的名字就比毕的“履历”长,他名叫:Johannes Gensfleisch zur Laden zum Gutenberg,通常只取首尾,翻译成“约翰内斯.古滕伯格”。古滕伯格1398年生于美因茨(Mainz)市,死于1468年,他曾做过铁匠和金匠。
的塑像制作于2008年,全凭想象;古滕伯格的塑像立在他的墓地,应制作于15世纪。
发明的活字“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把胶泥字模做得像铜钱那么薄,恐怕难了点儿,也看不出有什么必要,沈括的这个描写有点夸张。至于发明年代,还只能靠那三个字“庆历中”,就算1044年吧;古滕伯格发明的是金属活字,大致是先用铜,后用铅。他还发明排版和印刷机,解决了印刷油墨的问题,时间是在1439-1450年。
排字的时候是把字模用松香腊粘在一块铁板上,沈括的原文并没有写如何印刷,也没有记录到底印刷了什么;古滕伯格于1450年印出了单页的德国诗,1452年印刷了小批拉丁文书籍,1455年印刷并出版了180本《圣经》,后来被称为《古滕伯格圣经》,标志古滕伯格印刷技术的成熟。
沈括说,毕死后,那些活字模为沈括的侄子们收藏。但至今,没有发现毕的任何一枚胶泥字模,更不用说印刷物。毕以后,南宋周必大曾于1193年用胶泥活字印刷过自著《玉堂杂记》,元初王祯曾于1298年用木活字印刷过《旌德县志》,但活字和印本至今均无踪影;古滕伯格制作的活字模、排版、印刷机械,《古滕伯格圣经》等物,现今都陈列在他家乡美因茨市的博物馆中。我只收集到现存于美国国会图书馆的《古滕伯格圣经》照片,可以略见其印刷质量。

古滕伯格发明活字印刷术在欧洲的史学界是定论,有的德国教授甚至特意让中国留学生以古滕伯格的发明做博士论文。推翻这个定论的方法很简单,只要能找到古滕伯格之前的活字印刷品,并能通过放射线同位素的年代检测就成。可惜至今为止,我们能找到最早的活字印本印刷于1490(明弘治3年),是无锡人华燧用铜活字印刷的《宋诸臣奏议》。
可以这样说,中国古代的活字印刷都是些不成功的尝试,刻版印刷一直占绝对统治地位直到清道光年间。那以后逐渐取而代之的石板印刷、活字印刷从技术到设备都是洋人带来的。
老哥我仍然认为活字印刷术是我们老祖宗首创,但德国人独自发明的活字印刷术和印刷机走向了世界,成为人类文明史中最重要的事件之一。

Thursday, July 21, 2011


PAPER与造纸术【原创】
一看PAPER,老中们自然就想起上小学就知道的“东汉蔡伦发明造纸术”。我看英文资料得知,上世纪初就有西方学者认为:蔡伦是世界上第一个用文字记录造纸过程的人,而纸的发明应在这以前。这个观点为以后的考古发现所证实。
英文资料显示,上世纪末甘肃出土写有汉字的纸,年代早于公元前8年,属于西汉晚期。被认为包装用的麻纸,在中国西北地区有多处发现,年代都早于公元前100年。但这远不是人类最早的纸,就从英文PAPER的词源说起。
PAPER一词逆时间回朔大约是这样,paper(英文)—papier(盎格鲁-法兰西文)papyrus(拉丁文)papyros(希腊文)。Papyruspapyros都是转自一种叫Cyperus papyrus的草,生长在尼罗河边的低湿地带。至迟到公元前3000年,古埃及人就用它来造纸,英国人把这种纸直译成“papyrus”。 西雅图这里就有个纸制品公司名叫PAPYRUS INC.”。
Papyrus被汉译成绕口的“纸莎草纸”。考古发现最早的纸莎草纸是在Hemaka的墓穴里,位于埃及的Saqqara,那是一卷空白纸,制作期早于公元前2900年。古埃及人写于公元前2000年前的两页格言、训导,是已知最早用纸莎草纸记录的文件。本文图片是写在纸莎草纸上最古老的创伤手术论文,用的是古埃及字母文字,书写于约公元前1600年。
 
早于公元前500年,中美洲原住民已经会用沸水煮无花果树内皮,在石板上捣烂、刮薄、晾晒制成纸,他们叫“Amatl”。这些考古发现都先于中国。
蔡伦于公元105年记录的造纸术,缓慢地通过撒马尔罕(今乌兹别克斯坦第二大城市)和巴格达传入西方。公元10世纪,西班牙人和西西里岛的穆斯林开始造纸。之后,造纸术沿意大利、法国于公元1400年才传到德国。从那时起,作为文字载体,纸就取代了欧洲人使用过的纸莎草纸、蜡板和兽皮。
老哥我认为:纸不是中国人首先发明的,但中国的造纸术走向了世界。

Wednesday, July 20, 2011

给美国人讲风筝【原创】


给美国人讲风筝【原创】
我在美国学过一门课叫“HUMAN RELATION”,大概可以翻译成“人际关系学”吧。学的内容基本忘光了,只记得与这门课看似无关的《风筝讲座》。那不是什么专家、教授的讲座,主讲人是我们俩,那位的名字记不清了,好像叫“艾迪”,是个金发碧眼的白人女孩儿。我声明:艾迪与我的人际关系是同学,不要乱想。
有一天,主讲教师玛丽给同学们布置讲座,她预先选了10几个题目,做好纸条随机抽签。我和艾迪都抽中“KITE”,就成了这个讲座的搭档。我不知道“KITE”是个什么东东,就问艾迪,她连说带比划好歹让我猜出来是“风筝”。我心想,风筝是中国人发明的,这是个弘扬华夏文明的好机会,就建议艾迪讲如何制作风筝,我来讲风筝的历史,各自收集资料,两天后再一起讨论。艾迪挺爽快就答应了。
搜索中文网站所得,无一不说是中国首先发明了风筝,但年代混乱,公元前1000700400 不一而足。说到发明人,有人说“公输子削竹木以为鹊”,有人说“鲁班首制木鸢”,再一查:“鲁班,姓公输名般,又称公输盘、公输班,尊称公输子”,敢情说的是一个人。我想到把这些东西翻译成英文的困难,决定还是转向英文资料。
英文资料比较一致。洋人认为中国发明风筝应在公元前700多年,那时中国已经有丝绸、丝线,再加上天然材料—竹子做风筝骨架,他们用材料的可能性推断出这个结论,比“鲁班说”提前300年,可他们不信“木鸢能放飞。在英文资料里,这只是其中一个说法。上世纪60年代,风筝研究学者英国人克莱夫.哈特(Clive Hart)和美国人塔尔.斯特里特(Tal Streeter)分别发表论文,认为太平洋密克罗尼西亚群岛一带的树叶风筝起源于约公元前2000多年,比中国人早1300年。他们的主要依据是法国人于上世纪初在穆纳岛(Muna Island)发现的洞穴壁画,那里面有放风筝的画面。而且,至少到他们写论文的时候,美拉尼西亚,密克罗尼西亚和波利尼西亚一带的渔民仍在制作和使用树叶风筝钓鱼。
再次和艾迪在图书馆的会议室里讨论的时候,她带来了相同的英文资料。我对讲解英美学者的观点不感兴趣,就建议她先讲树叶风筝,我接着讲丝绸风筝,她再讲风筝的制作,我协助现场演示。她微微一笑说:OK!
开讲那天,一开始艾迪显得不大自在,基本上照着稿念。有同学对放风筝如何钓鱼不理解,艾迪一时说不清,我在黑板上画风筝、引线,从引线上下垂几条带吊钩的鱼线,他们一看就明白了。
轮到我讲,别看英语不咋地,当老师出身,知道怎么能吸引人、说明白。我只聊聊数语说了丝绸风筝在公元前700年的中国完全具备制作条件,而不只是后人的文字记载。接下去就讲起了张良“一管洞箫散楚兵”的故事。我说:公元前200多年,中国有两个部落打仗,一个叫“CHU(楚)”,另一个叫HAN(汉)”。 HAN军把CHU军围困在一个地方。HAN军里有个参谋叫“LIANG ZHANG(张良)”,他叫人制作了个巨大的风筝,下面挂了个大篮子,LIANG就坐在里面让士兵把他放飞到CHU军营的上空。LIANG吹起了flute(我想那些美国人没见过箫,他们大概会理解为长笛)。LIANG演奏的是CHU部落人熟悉的家乡歌曲,CHU士兵听后伤感思乡,军心涣散,没打仗就溃败了,避免了流血冲突。
演讲结束后,玛丽让大家讨论,结果多数同学认同是中国人首先发明了风筝。为了避免误导,我告诉他们,关于LIANG有许多传说,那个大风筝只能当故事听。也不知他们是否记住了我最后这句话。

Sunday, July 17, 2011

我对“民贵君轻”的理解【原创】


我对“民贵君轻”的理解【原创】
“民贵君轻”是对孟子一个重要思想的简称,取自《孟子·尽心下》中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如今不少人把它作为中国古代民主思想来解释。我对此有不同的理解。
孟子(约前372-289),名轲,字子舆,出生在邹国(今山东邹城),他一生经历了周朝的最后4位王。周朝的社会结构是这样的:姬姓历代各王名号不同但都称“天子”,天子通过分封诸侯治天下。诸侯的封地称“国”, 被封侯者就是这个国的国君,以后代代世袭,国君分封大夫治国。大夫的封地称“家”,也世袭。再往下的“民”指“士”和“平民”,不包括“奴”。“民为贵”说的是什么我就不用再解释了。“社”是土神,“稷”是谷神,孟子那个时代有时候也用“社稷”来代称“国”。孟子那句话里的“君”指的是“国君”而非“天子”。因为孟子往下还有话:“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我这样理解:得民心者作天子,得天子心者封诸侯,得诸侯心者封大夫。
可见,孟子这里关于“民、国、君”孰轻孰重是说给“天子”听的,让他知道“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以使“天子”的“天下”万年牢。至于诸侯和大夫,用不着得民心,只要取悦顶头上司就成。这里有丁点儿民主吗?

Friday, July 15, 2011

操刀切菜与施行民主【原创】


操刀切菜与施行民主【原创】
夫人操刀多年,切起菜来透着麻利,20秒一碗黄瓜片儿,40秒一盘土豆丝儿。我手拙,只能以分为单位慢慢切,也能切出黄瓜片儿、土豆丝儿。
施行民主也一样,社会情况不同,有快有慢不能强求一律。急性子想一步到位,备不住“切了手指头”;慢性子延误时间,没准就“凉了黄瓜菜”;拧脾气拒绝民主,到头来还会“崩盘”,那可不是家里的瓷盘子!
人们在操刀切菜的过程中逐渐学会用刀,也在施行民主的过程中逐渐学会民主。我看不出有什么先工业化,后民主化这种顺序,因为这两化都是没有明确的数值标准,它们的内涵也在不断进化,那实际是个交互过程。如果说美国独立的时候已经工业化,现在中国已经远超那个水平。美国今日的民主与那时已经不可同日而语,而中国现在的民主是否恢复到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水平还难说。不丹还没实现工业化吧?可它开始民主化了。
操刀切菜的目的是做饭,不是练杀人;实施民主的目的是为民谋福,不是为打江山、坐江山。目的端正了,路就不会走歪。

为民做主和人民做主【原创】

为民做主和人民做主【原创】
俗话说“当官不为民作主不如回家卖红薯”,这里的“为民做主”是中国老百姓(尤其是农民)对民主的一种理解,这种看法源远流长。
有人从《尚书》中找到“天惟时求民主”这样的句子,说明“民主”一词出自我们老祖宗。《尚书》是秦以前的皇家档案,“天惟时求民主”出自其中的《周书》,是说老天爷总是在找能做人民主子的人,下文接着说天降大任于成汤,让他带着这个使命去攻打夏。以后历代皇帝都说是“奉天承运”,自称“天子”,不说老天爷是让他们当“民主”。由此可见,老祖宗的“民主”=“天子”,与现代民主是两码事。
又得说美国了,有些坚持“向左、向左、向左”(前苏联左派诗人马雅可夫斯基的诗句)的人,特烦说美国,可老哥我实在绕不过去。顺便提个醒儿:第一回向左会偏离前进之路,再向左是反向运动,第三次就转到右边去了。
1864年,清同治年间,美国传教士丁韪良(William Alexander Parsons Martin,1827 1916)在北京把英文的国际法翻译成中文,遇到“democracy”找不到对应的汉语名词,democracy源自希腊语demokratia,这是个组合词demos + kratein =人民+统治,他就把“democracy”翻译成“民主”。 我想,丁韪良的中文大概没那么深的造诣,他有一堆中国学生,没准儿是哪位学生的主意。不管怎么说,丁韪良翻译的《万国公法》里就有了这样的陈述:“若民主之国,则公举首领官长,均由自主,一循国法。”人民做主的国家,首脑由公众选举产生,而非天意,这是对“民主”的重新定义。
我年轻的时候,认为“民主”就是“人民当家做主”。娶妻生女后,从三人成众的小家,悟出点道理。就说本周末我建议家里不开火,出去吃。女儿举双手赞成,但要吃西餐,再不济也得吃粤菜;夫人不感兴趣,因为她除了鱼、虾、蟹不吃别的肉,还嫌饭馆脏;我也挑食,“四条腿儿的不吃板凳,带翅膀的不吃飞机”,还偏爱川、鲁菜系。你说怎么办?最后还是我拍板,今晚去“蓉园”,下回再听闺女的。这不过是三口之家,一个国家,芸芸众生一起统治?屁事儿也甭想干!
所以我现在把民主看成是个工具,这个工具得这样用:民众通过某种程序推选自己的领导人,又能运用这个程序去监督他,在认为他不好的时候还能罢免他,由此实现“人民做主”;被选中的领导人通过某种制度约束必须为民谋福,必须接受人民的监督,以此来施行“为民做主”。这样的“人民做主”+“为民做主”=“民主”。

菜刀和民主【原创】

菜刀和民主【原创】
我体温正常,脑子没乱,奉夫人之命不情愿地切菜,看着菜刀想到了民主。在我眼里,这两个东西有共性,它们都是人类发明的工具。
菜刀是用于厨房的工具;民主是用于社会的工具。我用菜刀切菜,也可以切面,还可以拍黄瓜;人民用民主来监督统治者,统治者也能用民主来管理人民。滥用菜刀的人使菜刀变成凶器;滥用民主的人也可以利用民主走向专制。使菜刀变成凶器的责任者不是菜刀;把民主引向专制的错误也不属于民主。一样的菜刀,我切出来的宽窄不一、长短不齐,夫人就能切的十分均匀;一样的民主,在西国使人民普遍富足,在东国拉大贫富,多数人没有摆脱贫穷。所以,不能用切菜的结果证明菜刀的好坏,也不能用实行民主的结果来证明民主的优劣。
民主和专制是一对儿冤家,如果非要说好民主、坏民主,从逻辑上讲,也应有好专制、坏专制。是否可以说“宁要好专制,不要坏民主”呢?要是好民主遇上了好专制怎么办?
讨论民主是个大话题,不是用菜刀类比就能说清楚的。但可以提供一个思路:用不好菜刀可以练,不能说我不适于用菜刀,它只适用于我夫人。

Wednesday, July 13, 2011

引号手势【原创】
我在西雅图读《解剖与生理学》的时候,全班26人,男的只有我一个。其余的不仅都是女性,还是一水儿的白人,看面相最大的也不超过30岁。课余她们聊得兴高采烈、眉飞色舞,我基本听不懂,也插不上嘴,就坐在自己的位子上看她们“表演”。
有一个在中国没见过的手势引起我的兴趣。讲话人双手举起与脸同高,食指和中指并拢朝上,四指随语言有节奏地弯曲两下。坐着的时候,上身会随之略略下曲两次。如果是站着,腿也会微微下蹲两次。有的人还会眨眨眼或做鬼脸。听者都能会心一笑,只有我这个“看者”莫名其妙。
要 搁现在,我直截了当就问她们,弯那两下指头是什么意思?我那阵儿不光英语忒“潮”,教书、当官儿端了几十年的架子一时半会儿也放不下来。可我又总想弄明 白,最终还是不耻下问,问了自己的闺女儿。她说:“那是说反话,两边的手指弯两下相当于加引号。”不过她也不知道英语怎么说这个手势,我就起个中文名叫 “引号手势”。

 左图这位正在聚精会神地跟美国老师学引号手势,可惜手指头不听使唤,右手伸出两指没并拢,左手才伸出一指。我对你说:这小子学的真地道。同时做引号手势,朝你眨眨眼。你明白了,会心一笑;他没琢磨过味儿,莫名其妙。

Tuesday, July 12, 2011

依和靠谐【原创】

依和靠谐【原创】
诸位看这个题目有点陌生吧?实话说,这是我刚攒出来的。我的意思可不是“依靠和谐”,“和谐”在我看是一种结果,可以凭借某种途径去达到,但无法“依靠”。
我在这里说的“依”是依从、遵循;“和”指和睦、非武力;“靠”意接近;“谐”为矛盾的平衡状态。“依和靠谐”就是遵循非武力的途径,去接近矛盾的平衡状态。用“依和靠谐”来解决从人际到国际的争端,都能以最小的代价换取人类最大的生存空间。可惜,欧美领导人物至今没有这种觉悟,动辄诉诸武力,不但激化矛盾,还到处树敌。所幸当今中国的领导人没有学他们。
“依和靠谐”还有个引申的意义,“依”从“人”、“衣”;“和”从“禾”、“口”。寓“人人丰衣足食,家家安居乐业”。“靠”从“告”、“非”;“谐”从“皆”、“言”。谓“百姓畅所欲言,是非皆有公断”。这种解释,并非全由我首创,我是继承和发展了任仲夷思想。那是我理想中的社会,老哥我相信,今日我们脚下的路早晚会通到那里。
也许有人问:“任仲夷是谁?”那是个好老头,正从天堂看着我们。如果你还不认识他,可以在网上找到。老哥我可要带着对“依和靠谐”的憧憬睡觉去了,也祝各位有个好梦。

Saturday, July 9, 2011

国军参加过诺曼底登陆战吗?【原创】


国军参加过诺曼底登陆战吗?【原创】
2010108日,新浪军事论坛文章《鲜血的赞歌:诺曼底登陆战里的国军战士》,作者署名“勤劳者强”。他声称“在美国最近解密的二战档案中,这段历史真相才展现在世人的面前。”
美国政府的档案加密等级是:秘密--危害国家安全;机密--严重损害国家安全;绝密--特别严重损害国家安全。即使真有国军参战诺曼底登陆的事,也不属于上面任何一等,完全是可以公诸于众的无害信息。就算机密档案,美国默认解密期限25年(与等级无关),那应是1969年,40多年前世人就知道“历史真相”了。
1943512-25日,罗斯福与丘吉尔在华盛顿会谈,丘吉尔称之为“三叉戟会议”。对这件事“勤劳者强”写道:“罗斯福初步提出了联合国的构想,提议由英美苏法中担任常任理事国,拥有否决权。但是这个建议遭到了丘吉尔的强烈反对。”这个说法几年前就有,但版本大致有2。说“1944年薛岳指挥的百万大军常德会战”或说“1944年孙立人指挥新一军反攻缅甸”最终使丘吉尔认同国军的战斗力,同意中华民国当联合国常任理事国。“勤劳者强”换成了让5225250团参加诺曼底登陆战,以检验国军的战斗力。在“勤劳者强”发文后9天,作者“史泰”嫌250团太小,干脆改成了52军。
丘吉尔本人在回忆录写道:1943522日“在一般讨论中我说,首先要做的事是必须阻止德国或日本在将来再进行侵略。为此目的,我认为美国、英国和俄国应有一个联合的组织。如果美国愿把中国包括在与这三国的联合组织之内,我是十分愿意的;但是,不管中国多么重要,它不能与其他三国相比。”以此推论,罗斯福根本不会再提议让国军参加欧洲的第二战场,以让丘吉尔见识国军的战斗力了。
查国民革命军第52军军史,25师属下只有737475三个团,“250团”不但是捏造,还有讥讽读者“二百五”之嫌。
“勤劳者强”把250团空运到了夏威夷的瓦胡岛,“将士们在陆战一师严苛的教鞭下,进行着艰苦卓绝的训练。首先一关便是体能训练,要求所有人的三千米成绩必须达到十八分钟,否则就要淘汰回国。”18分钟跑3千米只能算慢跑,如今台湾“国军”对士兵的要求是15分钟。“史泰”的胆大,改成18分钟跑1万米,远超世界纪录(261753)。
不客气地说,“勤劳者强”对诺曼底登陆战的描述、人名都是捏造,那个托起炸药包的ChungGo Sun是翻版的董存瑞,美军的装备里根本就没有炸药包。“史泰”把团长改成了军长,于是ChungGo Sun就成了副师长,临死的时候还高呼:“为了中华民国,前进!”
为占领滩头,“勤劳者强”说:二营付出200人代价,“史泰”说:二师付出5千人代价。他们都说,是国军最先占领滩头,“此后的几个月时间里,三百万盟军从二百五十团(五十二军)守护的阵地当中登陆”。他们似乎都不知道,诺曼底海岸线长达80公里,盟军分别在5个海滩登陆,美军攻击的是其中2个;直接参加登陆作战的盟军175,000人,战斗从194466日起,到同月30日结束。
抓过“史泰”的接力棒,有位“笔者”竟然进行了北京台北弗吉尼亚瓦胡岛的10天调查。“笔者”只想圆“史泰”的谎,说:“陈诚想了一个妙计,用一批新兵和五十二军进行了掉包。了做到万无一失,五十二军的军长和师长仍然呆在云南,从其他部队调来了一批新的少壮派军官,包括军长,也就是档案中记载的Shir Wong”。在上家儿“勤劳者强”的文章里“Shir Wong”可是250团团长。越过“原创”附会“继创”不大合适吧?
“十一”民国国庆节,1943年的克拉玛依,这些都属于“笔者”的常识性错误。最让老哥我感到可笑的,是“笔者在弗吉尼亚理工大学就读的同学赵承熙”,那是个韩国人,2008年在校园枪杀多人后自杀。要拿“笔者”的话当真,那也只能是梦游后的梦话。
我无法相信有“国军参加过诺曼底登陆战”这回事。

Wednesday, July 6, 2011

“星光闪耀的旗帜”--介绍美国国歌【原创】

“星光闪耀的旗帜”【原创】
--介绍美国国歌
74日是美国独立日,西雅图总要在傍晚举行大型露天音乐会,入夜后还要在华盛顿湖上放烟花。整个活动是以唱国歌开始。尽管舞台上早已被交响乐队、合唱团占满,但唱国歌的仅有一人,还是无伴奏清唱。而且,只要歌者一开喉,人们马上起立,喧闹声顿止,气氛立刻变得庄严肃穆。美国国歌的这种神圣劲儿,在我身临其境后,感触颇深。
美国国歌的歌词出自一首诗,名叫“保卫麦克.亨利要塞”,作者是弗朗西斯.思高特.柯伊(Francis Scott Key)。181493日,律师柯伊和斯克伊讷(John Stuart Skinner)受时任美国总统麦迪逊(James Madison)委托,驾一艘帆船,打着免战旗,从巴尔的摩出发,驶向停在附近的英国皇家海军 “明顿号” 军舰。他们的使命是和英国人谈判交换战俘事宜。登舰后,“明顿号”又把他们带到位于麦克.亨利要塞附近的“托南特号”军舰上。
柯伊向英军要求释放他的朋友比恩斯医生。97日,英国皇家海军少将罗伯特.罗斯(Robert Ross)拒绝了柯伊的要求。由于当夜英国军舰要袭击麦克.亨利要塞,怕走漏风声,柯伊他们就被临时拘留在“托南特号”上。
那夜风雨交加,炮声震耳,柯伊借着炮弹爆炸时的火光可以隐约看见麦克.亨利要塞飘扬的星条旗。当黎明的曙光照到麦克.亨利要塞的时候,柯伊看到一面更大的星条旗升起来,在要塞上扬眉吐气地飘扬。他知道:美国人打赢了。兴奋中,他在一封信的背面写下了几行诗句。
916日,柯伊他们被释放,回到巴尔的摩后,柯伊在他居住的“印第安女皇饭店”里完成了那首诗,并命名“保卫麦克.亨利要塞”。
柯伊把这首诗给他的内弟--法官尼科尔森(Joseph H. Nicholson)看,尼科尔森见这首诗的格律符合一首广受欢迎的歌曲--“阿克那里翁歌”(曲作者是英国人John Stafford Smith),就建议用这个曲调唱。917日,这首歌被印刷出来,最初没有曲谱,只在歌词下提示:用“阿克那里翁在天堂”的曲调。
很快,这首歌就在巴尔的摩流行开来,接着美国东部各地多达17家报纸刊登了这首歌。到10月,巴尔的摩一家音乐商店的店主托马斯.卡尔(Thomas Carr)出版了带曲谱和歌词的歌片,并把歌名改为“星光闪耀的旗帜”(又译“星条旗永远飘扬”)。1889727日,时任海军部长本杰明. 特雷西(Benjamin F. Tracy签署命令,在军舰升旗的时候奏“星光闪耀的旗帜”曲调。1916年,时任总统威尔逊(Woodrow Wilson)下令在军队和一些适当的场合唱“星光闪耀的旗帜”。193133日,时任总统胡佛(Herbert Hoover)批准了把“星光闪耀的旗帜”作为美国国歌的法律条款。
美国国歌的歌词是首八行韵律诗,共四段,我只翻译首、尾两段:
迎着黎明的曙光
我们自豪地欢唱
不畏惧彻夜的炮弹轰击
战士们在堡垒里顽强抵抗
当硝烟散尽的时候
只见星条旗仍在高高飘扬
啊,这里是自由的土地
这里是英雄的家乡

......  ......

捍卫自由者无比坚强
勇于面对战后的苍凉
当我们重新获得了和平
就能聚集起恢复家园的力量
让“信仰上帝”成为我们的座右铭
让星条旗永远胜利飘扬
啊,这里是自由的土地
这里是英雄的家乡

附录:歌词原文

The Star-Spangled Banner

O! say can you see by the dawns early light,
What so proudly we hailed at the twilights last gleaming,
Whose broad stripes and bright stars through the perilous fight,
Oer the ramparts we watched, were so gallantly streaming,
And the rockets red glare, the bombs bursting in air,
Gave proof through the night that our flag was still there;
O! say does that star-spangled banner yet wave,
Oer the land of the free and the home of the brave?

On the shore dimly seen through the mists of the deep,
Where the foes haughty host in dread silence reposes,
What is that which the breeze, oer the towering steep,
As it fitfully blows, half conceals, half discloses?
Now it catches the gleam of the mornings first beam,
In full glory reflected now shines in the stream:
Tis the star-spangled banner, O! long may it wave
Oer the land of the free and the home of the brave.

And where is that band who so vauntingly swore.
That the havoc of war and the battles confusion,
A home and a country, should leave us no more?
Their blood has washed out their foul footsteps pollution.
No refuge could save the hireling and slave.
From the terror of flight, or the gloom of the grave:
And the star-spangled banner in triumph doth wave,
Oer the land of the free and the home of the brave.

O! thus be it ever, when freemen shall stand,
Between their loved home and the wars desolation,
Blest with victry and peace, may the Heavn rescued land,
Praise the Power that hath made and preserved us a nation!
Then conquer we must, when our cause it is just,
And this be our motto: In God is our trust;
And the star-spangled banner in triumph shall wave
Oer the land of the free and the home of the brave!

Sunday, July 3, 2011

我和美国慈善组织的缘分【原创】

我和美国慈善组织的缘分【原创】
我刚捐了辆车,就是下面这个,一时找不到好照片,就拿前年圣诞节家门口的这张凑数吧。图中背对诸位正在堆雪人儿的是我女儿。
我和美国慈善组织的缘分【原创】 - 张老哥 - 张老哥的博客

这是辆1994年福特,2003年买给女儿开的。前些日子忽然不能启动,修车工说得换个timing belt(直译是“时序皮带”,大概是控制点火时间的),连工带料约$460。我想,这车已经够年头了,不如直接捐了,再买辆新车。
我把车捐给了左边这个奇怪的名字,那是一个慈善机构。美国人经常别出心裁,创造新词。这个名字念起来与“cars for kids同音,意思是“为了孩子,请捐献你的车”。这也正是我专门捐给他们的原因。他们也不光感谢,给我寄来一张捐物价值$500的证明,可以抵个人所得税,还有上百家旅馆任我挑,可以白住两夜。我今年没有旅行计划,那两天旅馆就免了。这几年我零星地捐过点钱,报税的时候嫌麻烦没填过,这回数额稍大,报不报到时候再说吧!
这件本不值一提的事,引起了我的感慨。想当年,我带着夫人、女儿坐飞机从北京飞行十多小时到达洛杉矶,一落地就变成了穷人,那滋味儿很不好受。待了几个月找不到工作,脱贫还无望的时候,我却被美国的一个慈善组织盯上了。是个名叫ST JUDE CHILDREN'S RESEARCH HOSPITAL(圣.犹大儿童研究医院)的教会医院,专门救治患绝症的儿童,地点是在田纳西州孟菲斯市。看这名字你就明白,不是他们看我穷要援助我,而是要我掏腰包支援他们。
那时候,我甭说没那个力,一开始连那份心都没有,自然从不回信。但他们毫不气馁,每隔一年半载就给我发封信,信里总附上一大张印了我名字、地址、邮编的不干胶条,供我平时发信的时候贴在信封上用。下图是其中一行。
我和美国慈善组织的缘分【原创】 - 张老哥 - 张老哥的博客
这期间,我从洛杉矶搬到西雅图,来西雅图后,第三次搬家才住到自己的新房子里。他们始终跟踪我,给我这点小便宜,反倒让我挺不好意思。

当我在属于自己的新房子里再次收到他们来信的时候,看着附在信中的这张照片(左图),动了恻隐之心。她叫Allyson Cameron, 看着那化疗后光秃秃的小脑袋,那略带悲伤的表情,尤其是那无邪的、渴望活下去的眼神,我心里一热,转身去拿支票。也在看这封信的女儿,没说话抢先开了张支 票塞进信封。这第一次捐款实际上是女儿出的钱,可他们似乎没注意支票,只认我的名字。以后我陆续“小的溜儿”捐过点钱,我格外心疼孩子,可惜他们只收支 票,这次我只好捐给Kars4Kids
我不是多乐善好施,我是在回馈。我女儿刚来美国就进入一所管吃住,发生活费的职业培训学校,这不光减轻我的负担,也使她初步适应了在美国生活;女儿24岁前一直上学,我家算低收入家庭,她享受免学费待遇;我们搬到西雅图后,还住了5年政府补贴的公寓。那可不是贫民窟,公寓里面有两个室内游泳池,一个蓝球场,一个网球场,一个“迷你”高尔夫球场,还有一个很大的儿童游戏场;女儿24岁后,法律上独立,我和夫人的收入已经属于中等,可她去上学还照样免学费。接受这些福利,我并不心安理得。那都是美国纳税人的钱,我欠他们的。现在我有了点能力,用捐助慈善机构来回报他们,理所应当。
我赞赏这些慈善组织集款的方式,和他们结缘,我的良心能得到实实在在的安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