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民贵君轻”的理解【原创】
“民贵君轻”是对孟子一个重要思想的简称,取自《孟子·尽心下》中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如今不少人把它作为中国古代民主思想来解释。我对此有不同的理解。
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出生在邹国(今山东邹城),他一生经历了周朝的最后4位王。周朝的社会结构是这样的:姬姓历代各王名号不同但都称“天子”,天子通过分封诸侯治天下。诸侯的封地称“国”, 被封侯者就是这个国的国君,以后代代世袭,国君分封大夫治国。大夫的封地称“家”,也世袭。再往下的“民”指“士”和“平民”,不包括“奴”。“民为贵”说的是什么我就不用再解释了。“社”是土神,“稷”是谷神,孟子那个时代有时候也用“社稷”来代称“国”。孟子那句话里的“君”指的是“国君”而非“天子”。因为孟子往下还有话:“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我这样理解:得民心者作天子,得天子心者封诸侯,得诸侯心者封大夫。
可见,孟子这里关于“民、国、君”孰轻孰重是说给“天子”听的,让他知道“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以使“天子”的“天下”万年牢。至于诸侯和大夫,用不着得民心,只要取悦顶头上司就成。这里有丁点儿民主吗?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