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August 2, 2011

司南开始从课本中消失【原创】

司南开始从课本中消失【原创】
我从小就知道司南是个用磁(铁矿)石做的“勺子”,放在一个光滑的平面上,勺柄指南,那是指南针的前身,属于我们老祖宗的四大发明之一。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一个身着古装的舞者,手执司南模型,通过央视摄像机的特写镜头,把这个形象播向了全球。才过三年,我无意中浏览到四川省的初中历史课本,那里面有北宋时期的磁鱼、丝悬磁针,而战国时期的司南消失了。在我看,这是教育界在指南针问题上回归真实的开始。
这事儿最先出纰漏是在1952年,时任中科院院长郭沫若出访苏联前,令物理所制作一个司南当礼品。选了最好的磁石,调用了最好的工匠,做出的大勺子不推不动,急得科学家们只好用电磁线圈给勺子充磁才应付过去。以后的司南模型干脆用磁钢冒充磁石。这件事秘而不宣,司南仍被印成邮票,放入博物馆,写进正史,编入中小学课本,达半个多世纪。
其实,没人知道司南到底啥模样,它现今的造型出自技考古专家王振铎(1911-1992)的推想,他当然也有一定的文献和考古发掘依据,关键是1947年他曾用磁石做过一个司南,也一样拿不出手。进入21世纪以来,学者们在越来越多的古籍中发现“司南”一词,而词义有官职、准则、北斗、指南车等多种解释。其中指南车是一种机械装置,与利用地磁场指南原理不同,不能作为指南针的前身,其它词义更与以往对司南的解释风马牛不相及。
司南传说被事实否定后,在教育孩子们的课本中删除它理所应当。我不知其他省市课本的情况,只知对全国仍有权威影响的人教社课本依旧不舍司南,所以我说,司南从课本中消失,还只是开始。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