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本.拉登之死【原创】
奥巴马的一个公告把全世界的眼球一下子引向本.拉登。开车上班的路上,我打开AM1000台,听着美国人热议,许多人都希望能看到本.拉登被击毙后的照片,透着股“未眼见,不为实”的劲头;塔利班的发言人说:“那是奥巴马一面之词,我们有自己的信息渠道,从本.拉登周围人是那里,这个消息(指本.拉登被击毙)没有被证实。”透着股不愿相信的劲头。
我相信他被打死了,而且被打得血肉模糊,无法辨认,这才用了DNA鉴定。照片非但无法证实死者身份,还会激起许多穆斯林的愤怒,引发泛人道主义者的不满,奥巴马如此处理还算得体。
2001年9月11号以前,“911”只是个美国各地通用的报警电话号码,本.拉登选这个日子进行袭击,显然有警示的意味。他也的确一时打乱了美国人和平宁静的生活,让美国政府在其后花费高昂的代价用以防范。
最明显的地方就是机场,原来接人、送人可以直达出机口,现在西雅图的SEA-TAC机场把安检设在二道门外,送人的到此为止。里面空空荡荡、冷冷清清,要走好几百米,还要下楼梯,乘地铁,才到候机厅。
2001年底还只是搜身,到2006年我再次回国的时候连鞋都得脱。那个女安检员用探测器在我身上扫,到前腹位置报警器响了,我掀开上衣让她看看裤腰带上的钢头,她仍然要我把腰带卸下来。我又不像如今的年轻人穿得那末紧,只好用手提着裤头,有失体面地通过安检“门框”。
去年下半年开始,安检关口又装上了全身透视机,人从那里过等于赤身裸体。安装调试透视机的时候,有个机场员工S先生没经意从里面过,被一个工友看到S的“那活”呆小,就时不时地拿S取乐,把S惹急了引起一场斗殴。这本是机场内部的事,地方电视台竟把它做为新闻播出,一时传为笑料。
我看,没人愿意在登机前被“赤裸”,于是有的女旅客到机器前面就撩起上衣,露出乳房;有的男旅客脱下裤头拍着屁股对着机器,以示抗议。抗议归抗议,你能奈它如何?
以前,进美国的政府部门办事,推门就入,找政府官员谈话就像看医生,还免挂号费。现在,多了个腰胯手枪的门卫。我常想:要真遇到自杀式袭击,这个门卫的作用只能是增加一个冤死鬼。实行这些措施,不知要费纳税人多少钱?还不算以反恐为名出兵阿富汗、伊拉克的天文数字。
本.拉登死了,但我看所谓“恐怖主义”还正方兴未艾。一个小小的牺牲,竟已经搅得可恨的大国10年不安宁。小国民不惧死,何乐而不为?我不简单地认为“伊斯兰原教旨主义”是祸根,也不完全认同美国当世界警察招恨的说法。
警察维护社会秩序,并非因本人受到威胁。美国出兵阿富汗、伊拉克为的是自身安全,要说是警察也是个“拉偏手”的警察。二战后,美国的防务政策一言以蔽之叫“御敌于国门之外”。这是我的说法,我觉得比“防御线前伸”、“战略空间”、“扩大的防御圈”等术语言简意骇。
据我所知,是博古(秦邦宪,1907-1946)首创“御敌于国门之外”这个短语,不仅是首倡。不过那时候他的“国”叫“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现在称“中央苏区”。由于历史的原因,这个短语很久没人用了。
“御敌于国门之外”就是为本国的利益,在别国的领土上打仗。这种“损招”能不招别国百姓的恨吗?以本.拉登为楷模的人因此不断出现。“御敌于国门之外”比“固守本土”要付出成百上千倍的战争成本,只有大国有这个能力。大国损人的结果并未利己,“911”的确是个警示,不单对美国。我看,这应是从本.拉登之死引出的教训。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