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March 4, 2011
读《施氏食狮史》所想【原创】
读《施氏食狮史》所想【原创】
大约1974年秋末,我姨父从澳大利亚来京,我们坐在全聚德的餐桌边闲聊,他写给我看《施氏食狮史》:
石室诗士施氏,嗜狮,誓食十狮。施氏时时适市视狮。十时,适十狮适市。是时,适施氏适市。氏视是十狮,恃矢势,使是十狮逝世。氏拾是十狮尸,适石室。石室湿,氏使侍拭石室。石室拭,氏始试食是十狮。食时,始识是十狮,实十石狮尸。试释是事。
我得知,这是赵元任(1892~1982)的游戏之作,时间大约是1910~1914年他在美国康奈尔大学读书期间。这篇奇文,现在有人读着玩儿,有人拿来嘲笑汉字拉丁化的主张:看汉字能明白吧?看拼音能明白吗?其实古人从不这么写文章,现代文根本就弃之不用。这篇可看不可念的文言文突显汉字的缺点—多字同音。
“shi”的同音汉字至少有242个,还只能排行老四;往上有老三“fu”268;老二“ji”384;发“yi”音的汉字多达478个,岂止是汉字老大,堪称世界之最。只可惜是“最难”。都是记录世界上的事儿,我们使用最难的符号,没什么可夸耀的。
现在谈汉字拉丁化,不过是论趋势,要经历很长的过程。包括吸收外来语,淘汰生僻字,启用新声母、韵母等。OK现在不是已经很流行了吗?到医院做CT都知道去哪儿吧?B超、U盘、CD盘、够A的….,你要走进学生圈,能听到许多这种混合语,其中有些能长久使用下去,就会在约定俗成中被纳入后代汉语,不管当代诸位喜欢与否。
同样,在世界向地球村过渡中,洋人也会吸收汉语的音素,但他们会用拉丁字母拼音,一般不会采用汉字。比如“TOFU”—豆腐,老美这么拼,老墨也这么拼。
世界走向大同,肯定会有同文同语的一天。那时的文,使用表音字母,会说就会拼写;那时的语,不是汉语、英语、西班牙语…,但也肯定会有它们的语音成分。到那时,汉字与其他现行文字一样,都成了世界文化遗产。国界消失了,家庭还存在;争论仍然有,不会再动武。
那是我的理想,也会是众人的梦境,我相信它能通过和平过渡实现。它与马克思的暴力共产差别较大,与孔子的“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比较接近。
附录:张老哥解说《施氏食狮史》
石屋里住着位诗人姓施,(他)吃狮子上瘾,口出狂言要吃掉十头狮子。老施常逛集市找狮子。(一日)10点,赶巧有十头狮子上市。那会儿,刚好老施也到集市来了,他看见那十头狮子,立马弯弓射箭,把十头狮子(都)杀了。他拖走那十头死狮子,回到石屋。(见)石屋返潮,他就叫仆人擦干。屋子擦干了,他打算开吃。正要下嘴,才看出那十头死狮子其实都是石头。(你)蒙着(给我)讲明白这事儿吧!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