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原创】
公元前1700年间,我们老祖宗发明了甲骨文“史”,字形为手擎一“中”,是个动词,表示忠实记录占卜结果。以后金文和篆文都继承了这个字形,但逐渐转化成名词,从表示“记录过去事件者”再过渡到表示“过去事件记录”。记录成册就是“史书”,无论是写在竹简上还是纸上。写是书人古称“太史”、“史官”,近代以来称“史学家”。
“史”字出现3200多年后,前面才加上“历”,首次用《历史大方通鉴》命名史书。“历史”者,“历代史书”是也。那时已经到了明朝嘉靖年间。不过以后直到清朝光绪帝前,“历史”一词并未流行。倒是日本人把这个词学过去,不仅见诸于学术,还把中、小学相关课程统统改名“历史”。也是日本人,把英文“history”翻译成“历史”,中国人接受这一翻译至今。光绪28年(1903年),清廷重订学堂章程,学日本,改原有“史学”、“舆地”为“历史”、“地理”。“历史”一词从此流行开来。
如今习惯称“史学家”为“历史学家”。古代史官主管记录事件,近代历史学家更侧重整理、研究史料;古代史官属于官方身份,近代历史学家更侧重学术身份。
到了现代中国,上述历史学家寥寥无几,近乎名存实亡,史官却名亡实存。那些吃皇粮,著书立说听命于“上头”者,那些审定历史书者,甚至那些把着档案柜钥匙者都实为“史官”,甭管他们都挂什么头衔。
李世民他老人家1360来年前就说过:“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那个“鉴”是一块平面镜,能正确形成影像。要是刻意凹凸,就会面目全非成哈哈镜了。哈哈镜般的“历史”尽管可以变瘦为胖,变短为长,毕竟不是真相,只能归到“伪史”、“秽史”之列。自我感觉良好不管用,误导“知兴替”会遭实害。
再看前头那一溜“史”字,历经3700余年,“中”总在当头,“中”者“正”也。下方“手”被“乂”取代,“乂”者“贤”也。“史”需要贤者公正地记述。信息化时代,史料为少数统治者掌控已经不可能。民载史超越官修史,大势已定。我相信,贤者生在民间,真史出自民间。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