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进退【原创】
回想当年,隆裕太后(叶赫那拉.静芬)替幼帝溥仪颁布《宣统帝退位诏书》,文中说:“今全国人民心理,多倾向共和。南中各省,既倡义于前;北方将领,亦主张于后。人心所向,天命可知。”被逼也罢,被迫也罢,总之是顺应了人心、天命,终止了世袭268年的清朝,结束了绵延2,132年的帝制。中国在亚洲率先建立起共和政体。
清廷政权和平地交给了袁世凯,孙中山仅当了45天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就按事先协议宣布辞职,由袁世凯接任,暂时避免了全国性的流血冲突。
民国初建,实行总统+参、众两院制,人人可以参加议员选举,一下子冒出上百个政党。这非但没使社会安定,反而是乱象丛生。于是,一拨子读书人组织起“筹安会”、“全国请愿联合会”,宣称“共和不适于中国国情”,鼓吹“只有实行君主立宪才能救中国”。清廷垮台前,一帮子“高干子弟”组织“君主立宪维持会”是为了维持原有帝制。筹安会这帮人打出“君主立宪”旗号,是为了推袁世凯当皇帝,建立新帝制。1915年12月11日上午9时,由全国选出的国民代表共计1993人就国体变更问题进行投票,结果全票同意君主立宪制。这个史实,我上中学时历史老师没讲过,我只知袁世凯是“窃国大盗”。
不管怎么说,袁世凯称帝显然违背了历史潮流,“中华帝国”随袁世凯颁布《撤销帝制令》匆匆结束,前后仅82天。之后又发生了张勋带5千辫子兵,拥戴溥仪复辟大清的12天政变。一时间黄龙旗在京城竟然脱销,许多商户只好用纸糊旗充数。如今这两桩事都被称为“闹剧”,废除专制独裁走向民主共和才是“正剧”。
在中国,这段“正剧”演得很辛苦,40年战乱,接30年穷斗,死于非命者半亿打不住。历时70载,而人均GDP仅279美元/年,连百姓的温饱都没解决。痛定思痛,以改革否定保守,以开放否定封闭。又用30年时间集主要精力于发展生产力。如今,中国人均GDP达到6,100美元/年。尽管贫富差距加大,温饱总算不成问题了。可向前看,距离民主共和仍有很大的距离。
回顾这百年历史,我才能清醒地看出:何为进步,何为倒退。看社会发展要用历史尺度做参照系,不能局限于面前。若只认朝面前方向走为进,朝背后方向走为退,难免出错。因为以自己为参照系“退”得是倒走,只要一转身,前后就会掉个。当年太平洋战争中,日本人节节败退的时候,发明“转进”一词自欺欺人。如今中国在经济上有长足进步,还应朝民主共和大方向继续前进,而不是“转进”。叶赫那拉.静芬尚知顺乎人心、天命,可见是否“男儿”并不重要。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