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经历的朝鲜战争》读后感(7)
1952年9月14日23时20分,志愿军司令部下达战术反击令,要求第一线6个军自选目标,对敌军的班、排、连支撑点及防御阵地实施进攻,求得当晚完成攻歼任务。
这道令给了一线部队“小打小闹”的自主权,也使那30多万正规军成了“游击队”。 刘家驹所记述的那个异想天开的团长,本想“露脸”,反而“现眼”的“实战表演”,就是在这种形势下的一次小败绩。(详见《我经历的朝鲜战争》十二)
刘家驹简称这种小打小闹为“挤阵地”。挤公交车,顶多死点身上的细胞;“挤阵地”,可得拿士兵的命去换。大局已定,靠“挤阵地”去争“寸土”,远远超出“保家卫国”的需要。那不是中国的地盘,那是朝鲜的领土。
“挤阵地”也不是为了援助朝鲜,因为金日成那时候已经明白,甭想指望志愿军替他一统江山了。面对被越炸越烂的北韩,他只盼早日停火。1952年7月14日他就给毛泽东拍电报,请求毛泽东接受美方“自愿遣返”的提议,尽快结束战争。毛泽东当即回绝:“不接受敌人的提议只有一个害处,就是朝鲜人民和中国人民志愿军多死些人。”但死人也有好处,“锻炼了人民,使他们获得了与美帝国主义作斗争的经验。”他“抗美”上了瘾。
于是,国内各大军区轮流上阵,把北韩当成了练兵场。为此,又死伤了多少人?又浪费了多少物资?留给学者们去统计吧!
我希望称颂“挤阵地”的人越来越少,越来越多的人以此为戒。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