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冈山这事儿【原创】
--读《THE LONG MARCH》札记(4)
雄伟的井冈山
八一军旗红
开天辟地第一回
人民有了子弟兵
……
这是首上世纪60年代的歌曲,歌名叫《人民军队忠于党》,至少到上世纪末大陆当兵的都会唱。我没当过兵,可也会唱。那会儿没多想,只当是一首铿锵有力、琅琅上口的进行曲,唱起来还挺带劲儿。现在看这歌词有点问题,显然不符合历史。
被毛泽东带上井冈山的那几百人是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5,000余人)的残部,是秋收起义以后的事儿。而秋收起义前1个多月,南昌起义已经有20,000多军队归在中共旗下。1967年7月22日,毛泽东对改“八一”为“九九”表示反感后,让杨成武做了如下记录:“8月1日南昌暴动打国民党是第一枪。秋收起义是9月9日,哪个前哪个后还用考证?八一南昌起义是全国性的,意义重大;秋收起义是局部,是地区性的。”在这件事儿上,老毛没糊弄历史。
南昌起义也罢,秋收起义也罢,上井冈山也罢,那都是1927年的事儿。八一军旗的定制在1949年,中间差了22年。
可以说直到上世纪50年代前,井冈山在中国都属不上号,它借着对毛泽东的不断神话而名气大增。其实,老毛当年上井冈山并非料事如神,独具慧眼。井冈山在江西,距离秋收起义地有600多里之遥。在败退的路上,宋任穷给毛泽东送来一封信,写信者是时任江西省委书记汪泽楷,信中建议毛泽东去属于井冈山地区的宁冈,毛泽东采纳了这个建议。后来王泽楷在1929年被当作托派开除党籍,1958年被以历史反革命罪判处5年徒刑,当年底就死在劳改农场。他的这封关键的密信就多年没人再敢提了。
有个在文革中就盛传的黄洋界保卫战故事:话说1928年8月30日清晨,湘赣两省敌军4个团从北面扑向井冈山。驻守黄洋界的红军只有一门刚修复的迫击炮和三发炮弹,两发炮弹因受潮成了“臭弹”,仅第三发命中敌指挥所。敌军当夜撤走,黄洋界保卫战胜利结束。毛泽东得知此消息后十分兴奋,挥笔写下
“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这样的诗句。
按现在披露的史实,当时湘赣剿匪总指挥朱德培是朱德的师弟,副总指挥金汉鼎与朱德的关系说文了叫“义结金兰”,说土了就是拜把子兄弟、铁哥们儿。他们根本就是做做样子而已。一炮吓退四个团这事儿朱德心知肚明,老毛都未必清楚。老蒋让朱德培、金汉鼎打朱德真是瞎了眼,这两位后来遭老蒋贬谪也就不足为奇了。
朱培德1937年因病逝世,年仅48岁。朱德闻讯甚感悲痛与惋惜。中共掌权后,朱德不忘旧情,邀金汉鼎进京。不久,金汉鼎被任命为政务院参事、北京市政协委员,平静地度过了后半生,1967年逝世。扯远了,还是说井冈山。
井冈山毕竟地贫人稀,作为暂时避难地还行。当朱毛红军发展到近5,000人的时候,井冈山就已经无法容纳。按萨利斯巴瑞记述,“1929年1月14日,朱毛军队开始向山下转移,留下彭德怀和膝代远领导的第五军,任务是尽可能坚持保卫根据地,然后同大部队会合。这个阶段很快就结束了。在敌人强攻之下,第五军溃散,幼年的苏维埃被压垮了。”
老毛在井冈山只待了1年半。彭、滕没守住井冈山,还冤杀了袁文才和王佐(现今的史实透露,主要责任在当时的湘赣特委),袁、王的旧部随即反叛归在王佐的弟弟王云隆旗下,井冈山又成了土匪窝。“从那以后20年之久,直至人民解放军取得胜利,没有任何一个共产党人,没有任何一个红军战士能够进入这个革命圣地。”(萨利斯巴瑞语)
王云隆死后,其长子王子华继任。中共掌权后王子华被判刑,而不像萨利斯巴瑞所说被处死。在老毛干预下,袁文才、王佐都作为烈士处理,他们的后人都得到了烈属照顾。
朱毛离开井冈山,东去560里之遥的瑞金地区开创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就是另一段故事了。
井冈山这事儿我说清楚吗?但愿你能明白。老哥我很明白,这篇短文跟开头那首歌比,简直微不足道。会唱那首歌的人没有1亿也得有数千万,唱多了,就把会把歌词当成了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