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July 21, 2012

芙蓉国梦【原创】


芙蓉国梦【原创】
毛泽东在诗词中用“芙蓉国”来称呼湖南,但不是他原创。这个美幻名词始见于唐诗《秋宿湘江遇雨》中,“秋风万里芙蓉国”一句。作者谭用之大约生活于唐末和五代初期。
其实湖南这块地方,历史上大都属于不同州、郡、路、省,唐代宗李豫于公园765年设湖南观察史,才有“湖南”这个地名。直到公园1665年(清康熙3年)湖南才独立建省。何以称“芙蓉国”? 原来公园907-930年间,这里曾短暂建国,国号“楚”,立都潭州(今长沙),那正是五代初期。五代十国,这个“楚国”就是十中之一。当时湘江一带木芙蓉生长繁茂,谭用之秋宿楚国,眼见木芙蓉花簇锦绣,感叹出个“芙蓉国”也合情合理。不过与李、杜相比,谭用之名气很小,“秋风万里芙蓉国”也不是名句,那个国面积不大、时间很短,老毛用这个生僻典故雅称湖南,显然是情有独钟。
毛泽东偏爱“芙蓉国”,可以追溯到他年轻时期。民国初,皖系军阀张敬尧曾主政湖南,其军纪败坏,惹得民怨沸腾。湖南人发起了“驱逐张敬尧”“湘人治湘”运动,毛泽东就是在那场运动中崭露头角。张敬尧被驱逐后,毛泽东力主湖南建国,他在192093日湖南《大公报》上实名撰文,宣称“我是反对‘大中华民国’的,我是主张‘湖南共和国’的。”“九年假共和大战乱的经验,迫人不得不醒觉,知道全国的总建设在一个期内完全无望。最好办法,是索性不谋总建设,索性分裂,去谋各省的分建设,实行‘各省人民自决主义’。二十二行省三特区两藩地,合共二十七个地方,最好分为二十七国。”
历史证明,他主张建立湖南共和国,实为芙蓉国梦。他推而广之要把中国分裂成27国,更是极端狂想。那会儿大概还没有“煽动分裂国家罪”,时任中华民国大总统徐世昌也顾不上“维稳”。所以,毛泽东毫发无损,第二年(1921年)他才能参加中共一大。据他后来对斯诺说过:“到了1920年夏天,在理论上,而且在某种程度的行动上,我已经成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了。”要单看上面那篇奇文,不仅未见丝毫马克思挣脱锁链,得到世界的精神,而且可以说是南辕北辙。
这是毛年轻时的观点,不能用来评价他的一生,他后来的人生轨迹并没按那个路数走。他写那篇奇文之时26岁,以当代标准,还是个“愤青”。
40年过去,当毛66岁的时候,写下这样的诗句“我欲因之梦寥廓,芙蓉国里尽朝晖”。那时,他已经君临天下12年,“芙蓉国”当然不会是“湖南共和国”,但也真不能用来装点当时的湖南。那正是“三年困难时期”。两年前(19596月底),毛回了趟韶山老家,乡亲们鼓起勇气说:“主席,要是您不回来,我们都快饿死了呀!”。他目睹了家乡父老的穷困,他亲耳倾听乡亲们对大炼钢铁、大办食堂、大吹大擂的不满。他知情,想“纠偏”,可不愿承认那是他本人的错误。
老毛离开韶山,上庐山开会。面对下属,他忌讳别人提“不足”。彭德怀的“万言书”相当委婉,不但被老毛罢了官,还株连黄克诚、张闻天、周小舟等人。结果第二年(1960年)中国农村人口就减少了1702万!那才真是“万户萧疏鬼唱歌”呢!老毛写于1961年的那两句诗,分明是他做着高远空泛的梦,想用“芙蓉国”里的“朝辉”,粉饰“人相食”的现实。
今天,回顾两小段历史,老哥我认为:让老百姓过好日子才是硬道理。类似“芙蓉国梦”的言行可以休矣。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