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士坦丁和基督教【原创】
君士坦丁(Flavius
Valerius Aurelius Constantinus,274年-337年)是第一位皈依基督教的罗马帝国皇帝。313年,他和李锡尼在麦地奥兰(今米兰)同时签署敕令,使基督教在罗马帝国境内合法化,并要求归还先前没收的教会财产。后世把这个敕令称为“米兰敕令”,它推动了基督教在罗马帝国内广泛传播,但还没有让基督教成为国教。
君士坦丁当时统治着罗马帝国东部(今西亚和北非),他内弟李锡尼统治着罗马帝国西部(今欧洲部分)。连襟俩只“和谐”了1年,君士坦丁就对李锡尼开战,全然不顾《圣经》所言“不要争竞,总要和平,向众人大显温柔。”(提多书3:2)估计他也不知道还有这么一说,只是跟着“阿门”而已,再说那时候他还没有受浸,只能算个“福音朋友“。
这仗一打就是10年,血肉相搏,多少壮男成残废!多少白骨无人收!君士坦丁打败并最终杀了李锡尼,一统罗马帝国,于是就有君士坦丁大帝之称。
那时候,基督教在罗马帝国境内发展迅速,但教义却并不统一。君士坦丁大帝不满足于一统罗马,还想利用个人权威一统基督教。325年,他召唤了约1800个主教、长老、经学家(东罗马1000,西罗马800),到尼西亚(今土耳其东部伊兹尼克市)开会。会议于5月20日召开,实到约318人,主要是东罗马主教和神职人员。开会目的之一是结束关于基督耶稣地位之争。
争论起于埃及亚历山大教会内部。包加里教区长老阿里乌(Arius;250年-336年)当年已经75岁,在尼西亚大会上引经据典侃侃而谈。阿里乌认为,父神耶和华永恒、至高、独一、全能。他可列举的佐证有:《出埃及3:14》“神对摩西说,我是自有永有的。”《申命记32:39》“…我,惟有我是神;在我以外并没有神。”《申命记6:4》“…耶和华是独一的。”《以赛亚书44:24》“那救赎你,从母腹中就塑造你的耶和华如此说,我是造作万物的耶和华,是独自铺张诸天、铺开大地的;”。根据《歌罗西书1:15》“爱子是那不能看见之神的像,是一切受造之物的首生者。” 阿里乌认为,子神耶稣是一切受造之物的首生者;根据《约翰福音14:28》“你们若爱我,因我往父那里去,就必喜乐,因为父比我大。”
阿里乌认为,父神耶和华地位至高,子神耶稣在父神之下。其实,《以赛亚书》中还有一些章节可以佐证阿里乌的观点,比如,43:11“惟有我是耶和华,除我以外没有救主。” 44:6“…以色列的救赎主万军之耶和华如此说,我是首先的,我是末后的,除我以外再没有神。”
后世有正统神学家认为,“阿里乌的观点符合逻辑,他错在引用《圣经》证明自己的观点。”我很奇怪,基督徒不引用《圣经》引用什么?我看阿里乌的错误是他由此得出推论:基督耶稣的神性和人性均不完整。这个推论不但遭到多数人反对,使阿里乌只获得22位主教支持,在《圣经》里也找不到有力佐证。
阿里乌的上司主教亚历山大(Alexander,?-327年)代表多数,但他年事已高,体弱多病。在尼西亚大会上,他的执事亚他那修(Athanasius,296年-373年)是主要代言人。当时,亚他那修29岁,年富力强,他争辩道:“如果子神基督耶稣是受造者,他怎能成为我们的救主呢?我知道基督耶稣是我的救主,他决不能次于神。”亚他那修还指出,当时基督徒聚会常向耶稣敬拜、赞美、祷告,如同敬拜神一样;若基督耶稣是受造物,基督徒聚会,不就成了拜偶像吗?亚他那修的逻辑是:只有神能拯救,耶稣能拯救,所以耶稣是神,而且耶稣与父神同质。亚他那修在辩论中是否引用《圣经》来佐证,我不知道。我只知道他的论点得到与会大多数人支持。
君士坦丁认为,只要他支持多数人都意见,用他的权柄压制少数,就可以终结这场争论,一统基督教教义。于是他下令把阿里乌斯流放到伊利里库姆,那几位拥护阿里乌观点的主教被放逐到高卢。不仅如此,君士坦丁还下令:凡阿里乌所写的书都要烧毁,私藏阿里乌书籍者处以火刑。尼西亚大会于325年6月19日结束,在君士坦丁支持下,通过了一个宣言:
我等信独一之神,即全能之圣父,创造天地,及一切有形无形之万物之主。
我等信独一之主耶稣基督,神独生之圣子,是圣父在万世之先所生,是从神所出之神,从光所出之光,从真神所出之真神,是生非造,是与圣父同体,万物皆藉圣子而造;圣子为要拯救我等世人,从天降临,为圣灵感动之童贞女马利亚所生,成为人身,在本丢彼拉多手下,为我等钉十字架,被害而葬,照圣经之言,第三日复活,升天,坐在圣父之右;将来复必有荣耀而降临,审判生人死人,其国无穷无尽。
我等信圣灵即是主,是赐生命者,是从圣父、圣子所出,与圣父、圣子,同是当拜,当称颂者,众先知说预言,皆是被圣灵感动;我等信使徒所立独一圣而公之教会;我等信因为赦罪设立之独一洗礼;我等望死后复活,又望来世之永生。阿门。
这宣言被后世称为《尼西亚信经》。379年迦太基大公会议确定《旧约.新约》正典时,没有收入《尼西亚信经》,大概因为那是“人的呼出”(《圣经》是神的呼出)吧。但天主教、东正教以及新教主流都以《尼西亚信经》为教义。325年尼西亚大会被后世称为“第一次尼西亚大公会议”。
事态并未如君士坦丁所料。东方教会仍有许多主教拒绝《尼西亚信经》,关于圣父和圣子地位之争仍在继续。327年亚历山大主教去世,亚他那修继任。君士坦丁想迫使亚他那修与阿里乌妥协,遭到亚他那修拒绝,他继续主张“若以基督为受造者,就是否认相信他而得救并与神联合。”“基督与父同质”。君士坦丁转而恢复阿里乌的教职,把亚他那修流放到高卢。主教马尔塞鲁也因捍卫《尼西亚信经》被君士坦丁以散布异端罪撤职。君士坦丁去世前由阿里乌教派主教欧塞比亚斯施洗(当时阿里乌已经去世),成为第一位皈依基督教的罗马皇帝。可见君士坦丁当初支持《尼西亚信经》是政治策略,而非出于信仰。
君士坦丁去世(337年)至今(2016年)已经过去16个世纪,阿里乌教派早已灭迹,其观点也被认为是异端。但关于神父和圣子的争论仍然没有结束。有人说:“甭问那么多,只管信!”汉字“信”最不传神,因为那是人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