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April 30, 2013

美国家妇以一诗传世【原创】

美国家妇以一诗传世【原创】
家庭妇女简称“家妇”,上世纪60年代北京中学生口语里流行这种说法,本来有“知识浅薄,言语鄙俗,目光短浅,心胸狭窄”含意。我用在文头只是怀旧并无贬义。
 这位美国家妇名叫玛丽·伊丽莎白·弗莱(Mary Elizabeth Frye19052004)。1932年 她住在巴尔的摩,一天玛丽和玛格丽特购物后一起回家,牛皮纸袋装着食物堆满一桌。玛格丽特是个德国籍犹太姑娘,是玛丽的房客也是好友。不久前,玛格丽特的 母亲因病在德国去世,玛格丽特害怕纳粹冲锋队,没敢回去奔丧。她为此而心情忧郁,那堆食物又使她想起母亲,禁不住泪流满面地对玛丽哭诉:“我甚至没能站在 母亲墓前流一滴泪!”这句话触动了玛丽,随诗句在她心中涌出,就直接在牛皮纸袋上写下了这首诗:


Do not stand at my grave and weep.
I am not thereI do not sleep.
I am a thousand winds that blow.
I am the diamond glints of snow.
I am the sunlight on ripened grain.
I am the gentle autumn's rain.
Do not stand at my grave and cry.
I am not thereI did not die.

按原诗意境我翻译如下:

别在我墓前流泪
我不在那里
我没有安息
我是吹拂的清风
我是晶莹的雪粒
我是催熟的日光
我是温柔的雨滴
别在我墓前哭泣
我没有逝去
我不在那里

这是玛丽第一次作诗,连个诗名都没有,她也没打算投稿发表。出乎意料,在给玛格丽特和亲朋好友看后,这首诗竟在玛丽有生之年流传到了世界各地。至今80多年的流传中,这首诗被译成法文、德文、丹麦文、荷兰文、瑞典文、西班牙文、俄文、日文、韩文等多种文字。在菲律宾,这首诗还被翻译成少数民族伊洛卡诺族语和塔加路族语。后来人们就用诗句第一行作为诗名,还有人添加了些诗句。
为这首诗谱曲难以计数,特别是基督教盛行的国家,在葬礼和追思会上人们经常咏唱以表达对故人的思念。
有一阵儿我不太理解为什么玛丽在诗句中用“我”,改成“他/她”不更好吗?后来我想,“我”不光替逝者告慰生者,“我”还使歌咏者把自身融入诗境。每位生者迟早都会成为逝者,而灵魂非但不逝,还可以化成雨、雪、风、光造福于后人。
比起寻常挽词只是让逝者安息,这位美国家妇的诗句不同凡响,它跨国界,越种族,必将在世界各地为越来越多的人们咏唱。

附录:
1.Do not stand at my grave and weep》其中一首歌可以在下列地址欣赏(有中英文字幕):
2.一首中文歌谱

Tuesday, April 23, 2013

这张照片我看了很久【原创】


这张照片我看了很久【原创】
1989年柏林墙倒塌时,我不仅没能看到这张照片,甚至根本就不知有这么回事儿。到美国后,一次在图书馆浏览《时代》杂志我才看到这张照片,注目良久,百感交集。后来,我就把它下载保存。10多年来,我时不时从硬盘里调出来看,每次看很久。
你注意到那个仰面朝天而笑的西德人了吗?他仿佛在说:“哦,上帝,这一天总算到来了!”豁口那边儿的东德士兵却个个神色凝重,与他们的西德同胞对比鲜明。特别是那个站在豁口中间的高个儿,就像我当年,外表沉稳,内心却在激烈争斗。在不惑之年我却陷入大惑不解的苦闷之中,自幼形成的信仰开始从根基上动摇。直到我顺着历史的脉络,弄清一个个近代的历史事件,我才在人性(而不是阶级性)的基础上重新建立起我的信仰。
柏林墙始建于1961813日,但并非“一夜间竖起”。那天只是拉起战地铁丝网,把西柏林围在其中(西柏林是西德在东德领土上的一块“飞地”)。东德政府还在铁丝网外设立“死亡隔离带”,开挖防坦克壕沟和陷阱,建立岗楼,派1万多卫兵昼夜轮班巡逻。钢筋混凝土围墙修建于1965年—1975年,全长154.5千米,堪称欧洲有历以来最长的围墙。“柏林墙”是俗称,东德官方正式名称叫“反法西斯壁垒”,实为防堵东德人往西柏林跑。即便如此,28年间仍有5,043人“翻墙”成功,3,221人“翻墙”未遂被逮捕,260人“翻墙”被打受伤,239人“翻墙”被杀死亡。
1989119日下午7时,倒台前夕的东德政府正在召开记者招待会。一位意大利记者问政府发言人Guenter Schabowski:允许东德人自由来于往东西柏林的新法规何时生效?Guenter Schabowski随口答道:“就我所知,现在已经生效,就是现在。”看电视实况转播的东德群众立即涌向柏林墙仅有的7个通道口。东德卫兵们并不知情,他们一边组成人墙,阻止人群通过,一边紧急请示上级。激动的人群有节奏地呼喊:“Gorbi! Gorbi!”那是戈尔巴乔夫的爱称,表明东德人支持戈尔巴乔夫的政治改革,反对东德政府的消极拖延。
军人与群众对峙3个小时后终于让了开通道,但为时已晚。不必再“翻墙”已经无法遏制人们郁积近28年的不满,示威者们开始拆墙。19891111日,法国摄影师Gerard Malie在这张照片中记录下被拆的第一块墙板。
那时候,在社会主义阵营里,东德人生活水平最高。1990年,东西德合并前夕,东德人均GDP$9,679(苏联$9,130;中国仅$344),但同年西德人均GDP$15,300。在东德“高筑墙”,镇压“翻墙”者的时候,西德不光给老百姓更多的自由,还独自承担了对犹太人的赔偿。凭这个对比,我想明白了“拆墙”的缘由,我建立了“制度自信”。哪个鞋大哪个鞋小,脚可以感受。该穿什么鞋,该往那边走,还得凭脑。
我今天又一次看这张照片,看了很久。

Saturday, April 20, 2013

男儿下跪为担当【原创】


男儿下跪为担当【原创】
中国有句老话,“男儿膝下有黄金”,有句歌词在后面加了7个字,“只跪苍天和娘亲”。那首歌名叫《中国志气》。可下图这位男儿既不跪苍天也不跪父母,他这一跪不但感动了世界,还为他本人赢得了崇高荣誉。
他跪在华沙犹太区起义纪念碑前,他名叫维利·勃兰特(Willy Brandt1913-1992),他时任西德总理,那天是1970127日。
1943419-516日,犹太抵抗运动在华沙犹太区举行武装起义,反抗希特勒的种族灭绝,前后有71,000多人参战。起义遭到德军残酷镇压,共计56,065犹太人阵亡,30万人被送到死亡营。战后,波兰政府立碑纪念此事。
1970年属冷战时期,资本主义阵营的西德总理访问社会主义阵营的波兰,到华沙犹太区起义纪念碑献花圈,本来政治秀成分大于实质。但当勃兰特摆好花圈后,忽然觉得不足以表达他那一刻的心情。他后退两步,当众下跪,默哀、谢罪之情十分由衷。勃兰特是反纳粹斗士,原名赫伯特·弗拉姆(Herbert Frahm),被纳粹迫害而亡命挪威,化名维利·勃兰特。作为反纳粹有功之臣,他是在忏悔日尔曼民族加害于犹太人的罪恶。正是他的这份担当,感动了世人,他不但因此获得诺贝尔和平奖,在他去世后,波兰人又为他树立了华沙之跪纪念碑。
无独有偶,在勃兰特华沙之跪40年后(201047日),时任俄罗斯总理普京(弗拉基米尔.弗拉基米罗维奇.普京,1952—今)在卡廷公墓为被斯大林下令杀害的21,768名波兰战俘下跪。
193991日,希特勒的德军从西部入侵波兰。同月17日,根据苏德秘密协定,斯大林的苏军从东部入侵波兰。两位独裁者合伙瓜分波兰,引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因波军受命避免与苏军交战,使苏军几乎未遭抵抗就俘虏了45万波兰战俘。苏军把其中4.3万转交德国,4万由苏联内务部带走,释放了余部。
4万战俘里,凡在审讯中不表态“亲苏”者,都被定为“苏联的死敌”。经斯大林批准,从194043日到519日期间,有21,857名“死敌”在不同刑场中被杀,以卡廷森林刑场杀人最多。受害者并不都是波兰军人,约1,000人是波兰知识分子。
这场大屠杀本属绝密。岂料1年后希特勒翻脸,德军突袭苏联,很快就占领了卡廷地区,并于19434月意外发现了“被堆积成12层”的数千波兰军人尸体。413日,柏林广播电台向全世界播报这起大屠杀,并指控是苏联政权1940年所为。斯大林有胆子下令屠杀却没胆子出面担当, 415日,通过苏联广播电台反咬一口,说那些波兰战俘是 1941年被“德国法西斯刽子手”所杀。
47年过去,直到1990413日,苏联官方才正式承认苏联内务部应为“卡廷大屠杀”负责,并表示“深切的歉意”。
勃兰特的华沙之跪和普京的卡廷之跪都是担当前朝罪责,知耻后勇,堪称“男儿”。
我觉得,“中国志气”里应有勇于担当;我认为,不敢担当就休称男儿!

Saturday, April 13, 2013

美蝉闹春【原创】

美蝉闹春【原创】
“美蝉”既美国知了,瞪着双红眼睛(见下图),面相不善,“美蝉”的字面儿意思有点抬举它了。

与北京蝉不同,美蝉崽子一开春(这里的45月间)就破土而出(见下图)。




然后,爬到树上脱壳羽化(见下图)。

脱壳后,须臾即可展翅飞翔,继而鼓噪求偶,噪声可达90分贝。“闹春”既形容美蝉春季鼓噪,也形容它们求偶躁动。

不少老美稀罕美蝉,因为它不像“京蝉”年年有。今年(2013年)这拨美蝉属于Brood II,上回闹春是17年前(1996年)。这回预计会有几十亿只(Billions,也许译作“无数”)美蝉闹春。你喜欢它,就会觉得是一次幸会;你讨厌它,就会觉得是一场灾难。



老美也把蝉蜕做成“猴儿”,跟我小时候在北京东安市场看到的一样。


我从前以为老美不吃蝉,看来纯属想当然。

美蝉只生活在美国东海岸纽约那一带,西雅图这里没有,让我能享受凉爽而又清静的夏天。
美蝉里还有一种Brood X,每13年一闹春。上回闹春是在2004年,下回得等到2017年。1713都是素数,有老美认为这里有造物主的虚玄。奇怪的是没见人讨论为什么它们集体消失又集体出现?学者撰文,下笔千言不知所云;记者报道,字里行间喜忧掺半;读者坦言,看逸闻鄙事只图新鲜;我得以重温自然法则—物竞天择,适者生存。默想中,我感悟到有人生哲理蕴含其间,一副对联来自上苍。
上联:“休只见一朝出世惊天动地”
下联:“孰不知经年修行沉思无言”
横批仅二字:“蝉禅”